-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
培训材料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课题组
二OO七年八月
培训教材编制人员:
黄鹤图 范树印 陈 宁 张中帆 李 仁 王爱民 曹富友 李红举
吕 婧 杨 剑 赵庆利 郑祖金 丛明珠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案例
陈毓陵
部分非试点省份工程类型区划分指导意见
曹富友
试点省份《标准》编制工作介绍
徐全洪 刘锦城 陈毓陵 赵世华 杨永霞 王朝勇 龚涛 史 鉴
王正秋 朱 蓉 唐泽正 徐 羚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1
第一节 编制背景 1
第二节 阶段任务 2
第三节 研究成果 3
第二部分 《标准》编制要求 4
第一节 标准化规定 4
第二节 《标准》编制 13
第三节 专项研究 19
第三部分 《标准》条文及说明 24
第一节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体系介绍 24
第二节 条文的编写 27
第三节 条文说明 36
第四节 关于标准编制几点说明 37
第五节 验证报告 38
第四部分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 39
第一节 类型区划分的目的 39
第二节 类型区划分的意义 39
第三节 类型区的理念和划分原则 39
第四节 类型区划分的方法和依据 40
第五节 全国类型区划分成果 41
第六节 各类型区的含义说明 41
第七节 全国各省(区、市)对应国家一级类型区参考情况 52
第八节 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54
第五部分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案例 56
第一节 《标准》编制的工作步骤 56
第二节 专题研究 61
第三节 《标准》编制中应予重视的几个技术问题 73
第六节 案例分析的相关附表(件) 75
第六部分 《标准》编制参考材料 95
材料一 国土资源部有关文件 95
材料二 部分非试点省份工程类型区划分指导意见 103
材料三 试点省份《标准》编制工作介绍 111
1、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介绍 113
2、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介绍 122
3、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介绍 136
4、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介绍 145
5、广西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介绍 158
6、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介绍 174
7、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介绍 181
8、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介绍 198
9、新疆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介绍 213
10、新疆兵团《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工作介绍 224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一节 编制背景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已走过近7个年头。2000年10月出版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9个试点省份进行了13次调研活动。
(6)建立技术交流平台。如印发《技术简报》;在部中心网站上建立信息平台,方便各省市之间经验交流。
二、试点省研究成果
(1)完成9个试点省份《标准》编写。
(2)完成9个试点省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
(3)完成其它专题研究报告。
专项研究及成果介绍见第二部分第三节内容。
第二部分 《标准》编制要求
第一节 标准化规定
一、标准定义及特性
标准定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从1934年盖拉德在其《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最早的定义,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后来到1983年国家标准《标准化基本术语》(GB3935.1-83)的定义。1996年我国采用了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下的定义:“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2002年,我国颁布了新的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20000.1—2000),给出了标准的新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从标准的定义可以看出,标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民主性和权威性四个特性。
(1)前瞻性。标准是“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不仅反映了制定标准的前提,而且也反映了制定标准的目的。例如,同一类技术活动在不同地点、不同对象同时或相继发生;某一种概念、符号等被许多人反复应用等。人们根据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制定标准,以便更好地去指导或规范未来的同一种实践活动。
(2)科学性。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制定出来的,即制定标准的基础是“综合成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