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公共工程契约变更常见争议问题之探讨-科技部.doc

101-公共工程契约变更常见争议问题之探讨-科技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1-公共工程契约变更常见争议问题之探讨-科技部.doc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01年度科技行政研究報告提要表 研究報告名稱:公共工程契約變更常見爭議問題之探討 研究單位及人員: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陳冠廷 研究時間:自101年1月至101年12月止 填表人 ∕ 服務單位:陳冠廷/ 南科部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填表日期:101.12.10 一、研究緣起與目的 (一)研究緣起 公共工程有別於一般民間工程,受政府採購法令諸多限制,兼以公共工程契約文件內容龐雜,實務上除有因應法令增修、政策需求,而調整契約內容之情形外,更常因契約文件疏漏等因素,而辦理契約變更。上開情事,除徒增相關成本支出外,更常衍生諸多變更爭議。準此,如何建立對公共工程契約變更程序與常見爭議類型之認識,使負責公共工程業務人員得以妥適辦理契約變更,有其必要性及重要性。 (二)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在透過民事法律、採購法令及公共工程契約條款的整合研析,論述公共工程契約變更程序與限制,並進一步釐清契約變更當事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除此之外,藉由常見爭議問題類型化及判決案例蒐整歸納的成果,探究爭議成因及主要爭點。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透過既有文獻蒐集方式,建構公共工程契約特性與契約變更定義、限制等基礎理論,並進一步綜整歸納實務判決案例,探究公共工程契約變更常見爭議成因、類型及主要爭點。 (二)研究流程 圖:研究流程 三、研究發現與建議 「機關指示變更權」既自契約約定而來,其行使方式及範圍,自不得逾越契約規定。此外,契約變更應有一定限制,除按契約同一性理論,不得使重要部分變更而致契約更改外,政府採購法第22條第1項第6款各適用要件,自應恪遵。 契約變更爭議類型區分為「程序爭議」與「實體爭議」二面向: (一)程序爭議 實務判決指出在安全必要性下,機關即負有指示變更之義務,並非仍有選擇行使與否之權利,且不得事後以內部作業或採購程序問題,而拒絕承認指示變更效力。至於廠商主張「擬制變更」之爭議,實務判決基於其非實體法上可作為請求權基礎之完全性條文,且非兩造間約定而認無適用之餘地;惟如能事先約明指示變更命令應以書面通知,否則不具效力,即可避免廠商為此主張。 監造單位逕為指示變更之爭議,機關授與監造單位之職權,通常不及於指示變更權之代理行使。準此,監造單位如逕為指示變更係構成無權代理;惟為避免此項爭議或廠商主張成立表見代理之可能,建議應在契約明定指示變更權行使主體。 (二)實體爭議 本類爭議存於「工作項目增刪」、「工作數量增減」及「工作內容或性質」等工作範圍變更類型,以及工期展延與物價調整問題。 1.工作範圍變更 「新增工作項目」如以原契約單價為計價基礎,應符「相同條件下施工」要件,避免影響契約對價關係。至於「刪減工作項目」與契約終止所致嗣後消滅效果不同,應無民法第511條損害賠償但書規定之適用。準此,已進場材料、人力機具等動員費用補償或賠償等問題,仍應回歸契約規定或另尋補充解釋方式解決之。 契約是否成立漏項,應綜合契約文件與工程慣例而為判斷,如確構成漏項,機關則應有給付之義務。至於數量差異問題,無論是總價結算或實作結算契約,在大幅增減之情形下,實已構成契約單價編列基礎的改變,應辦理變更議定新單價。除此之外,契約上一切工作(或費用)皆已包括在內之概括性規定,無異是將「漏項」或「數量差異」之風險轉嫁廠商承擔,實顯失公平,其他類此約定,如異常工地狀況衍生之風險要求廠商承擔,亦應避免。 2.工期展延 廠商得請求補償工期展延必要費用,為多數見解所採;惟契約編列之工程管理費等間接費用,係以直接工程費一定比例編列,與工期不具關聯性。準此,本文認為應將工期展延所致管理費等間接費用區分看待,並以有實際支出為必要。至於廠商如自行放棄請求,則此棄權合致既在契約成立之後且經磋商成立,廠商應不得事後更為主張。 3.物價指數調整 自實務判決研析,物價波動是否構成情事變更,除應探討「預見可能性」外,更應以當事人雙方實際損益來衡酌是否「顯失公平」。至於「物價調整處理原則性質」既屬行政規則,並未如同法規範具有直接對外效力,廠商自不得直接依此訴請給付。 1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