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民老年经济安全与农地移转制度-以德国为例-台湾农业推广学会.PDF
農民老年經濟安全與農地移轉制度-以德國為例
推廣論述
農民老年經濟安全與農地移轉制度-以德國為例
∗
王俊豪
壹、農民福利:另類的農地政策工具
擴大農場規模為農業現代化的要件,而農地的有效移轉,則是決定農場經營面積
能否擴大的關鍵所在。我國農政部門早於 1980 年代初期,即意識到小農制家庭農場
可能產生的經營危機,並致力推動第二次土地改革,作為當時最重要的農業結構政
策,其主要目標就在於擴大農場經營規模,希望藉由耕地面積的增加,來達到農業機
械化與現代化經營的目的,同時達到提高農業生產量與改善小農所得偏低的困境。其
中,擴大農場經營規模的重要施政,包括共同經營、委託經營、委託代耕、獎勵農地
單子繼承等措施。然而,台灣農場平均耕地面積始終維持在 1 公頃左右(2005 年農
業統計年報,2006 ),未見顯著改善。
事實上,擴大農場規模為農業結構政策的一環,若回到以人為導向、以農民為主
體的政策思維時,只要兼業農民或老年農民無法順利離農時,便代表著農民對農地的
相對比值無法改善,亦難達到擴大農場經營規模的目的。換言之,農業發展的宿命困
境,在於工業化與都市化所造成的農業青年勞動力外移,在缺乏農場後繼者的情況
下,迫使老年農民僅能留村務農,而農業勞動力也將日益老化。由於老年農民無法正
常退休離農,進而導致農場經營權的流動不易,並在傳統分家習俗下,進而造成老年
農民身故後的農地繼承細分化,使得農場始終無法擴大耕地面積來增加經營效益。最
後,農民不得不兼營其他農業外的工作來增加收入,以維持生活家計,造成農業生產
與農民所得間的惡性循環問題(王俊豪,2000 )。因此,農業發展瓶頸不僅是產業經
濟的問題,也非單純的農地管理問題,更應將農民的因素與社會福利保障,納入整合
性的政策規劃中。
從農地移轉的需求端而言,其基本的政策推論為:專業農民在取得額外的農地經
營權或所有權後,便能有效擴大農場面積,採用機械化與企業化的經營方式,降低生
產成本、提高生產量,以達到增加農業收益的目標。然在事實上,儘管我國已開放農
地市場的自由化,但是影響農地需求的重要誘因,究竟是農地興建農舍、農地變更使
用的土地投機、還是擴大農場經營面積,何者是誘發農地移轉的主因,仍有待商榷。
以擴大農場經營面積的目標來說,我國農民因受到第一次土地改革的三七五減租與耕
∗ 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213
農業推廣文彙第 53 輯
者有其田的刻板印象之影響與限制,政府僅能消極鼓勵小農採取合作經營的模式來推
動農場規模的擴大。究其原因,擴大農場經營規模的經濟效益,遠不及農地變更使用
或興建農舍的預期利益,故農民之間的農地移轉,成效相當有限。相對的,從農地移
轉的供給端觀之,農業經營具有連結人與土地的緊密關係,農民在職場上的不流動,
連帶造成農地無法自由流通。因此,欲促進農地的加速移轉來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仍
須回到農民的社經問題之上。值得思考的是,為何年屆退休年齡的老年農民,或是低
農業依存度的兼業農民,仍會惜售與惜租農地,最終以農民死亡後的被動式繼承移轉
收場。潛藏在農地市場僵化的背後,包括農業法規、經濟、社會文化,以及農民老年
生活保障等,均為造成農地不流動的可能原因。
本文有鑑於德國 1957 年頒布的農民老年救助法(Gesetz über eine Altershilfe für
Landwirte ,GAL )以來,不僅奠定德國農業社會安全制度之基石,更有效達成擴大
農場經營規模與農業勞動力年輕化的農業結構改善成果,其關鍵在於德國政府因考量
農業部門的特殊性,特別是農民的老年安養在缺乏法定的社會安全保障下,一方面會
造成農業勞動力老化與農民兼業普遍化;另一方面,則會導致農地流動遲緩與結構失
調問題,故將農民年金保險制度規劃為一獨立的特殊社會安全制度,在低保費- 高給
付-優福利的農民福利制度下,得以順利引導老年與無意務農的農民,適時釋出農地
資源(王俊豪,2001 )。基此,本文在論述德國農民老年經濟安全與農地移轉制度時,
擬區分為德國農民年金的制度設計、離農要件與認定規範,以及德國經驗對於我國推
動農地移轉的啟示等三方面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八章锻件超声检测.ppt
- 仓和股份有限公司-衍生性商品事务处理程序.PDF
- 代表业绩执业领域教育律师资格MaureenBrowne-Covington&Burling.PDF
- 汽车代驾责任险-代驾软件大手代驾.ppt
- 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视角看惩罚性赔偿制度-中国石油北京石油.PDF
- 以党建为引领推进-泰安律师.ppt
- 以工程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PDF
- 以近似字词比对方式辅助完成中医湿证症状标准化-国立中正大学资工系.PDF
-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核查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doc
- 企业信息公示及年报相关规定问答-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