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动通讯利用型态涉及着作权案例分享_赖文智律师-经济部智慧财产局.ppt
著作財產權限制(合理使用) 利用他人著作之行為,原則上均須取得授權,例外在符合著作財產權限制(合理使用)規定時,無須取得授權即得利用,但有判斷標準不明確的缺點,部落客自行判斷時可能會有利益衝突的盲點 著作權法第44條至第63條為著作財產權限制(合理使用)之個別規定,包括:因時事報導使用所接觸之資料、個人或家庭非營利目的之使用、時事論述之轉載…等 著作權法第65條第2項「其他合理使用」為概括之合理使用規定,不屬於前述個別規定之利用著作行為,仍有可能依個案綜合判斷被認定為合理使用行為 合理使用之判斷基準 著作權法第65條:「Ⅰ著作之合理使用,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之侵害。Ⅱ著作之利用是否合於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三條規定或其他合理使用之情形,應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以為判斷之基準︰ 利用之目的及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 著作之性質。 所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占之比例。 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 合理使用乃是著作權領域的「黑洞」,投入再多的時間,也無法在所有個案得到唯一「正解」 明示出處之義務 並非註明出處、作者即屬於合理使用 第64條:「Ⅰ依第四十四條至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之一至第五十條、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五十五條、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第六十條至第六十三條規定利用他人著作者,應明示其出處。 Ⅱ前項明示出處,就著作人之姓名或名稱,除不具名著作或著作人不明者外,應以合理之方式為之。」 合理使用若未明示出處,仍有刑事責任(5萬元以下罰金) 常見的錯誤著作權觀念 網站侵權的內容,只要收到通知後立即移除就沒事 捅了人一刀之後,也不會傷口摀住就不構成犯罪 Notice and Take Down機制是作為「非侵權行為人」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免責的機制,若是網站本身涉入侵權行為,並不適用 App的開發若是涉及UGC,可以經過適當的規劃以網路服務提供者的方式受到保護 常見的錯誤著作權觀念 只要註明出處作者,就不會構成侵權 盜版業者也是完整的複雜呈現 註明出處作者是主張特定著作財產權限制(合理使用)時,法律要求要遵守的義務,但並不表示只要註明出處作者就是合理使用 只要是發表在網路上的內容,都可以轉載 網路固有其特殊性,例如:超連結、RSS的使用,但並非複製、貼上這樣的轉載也都是合法的 除了著作權法,還有公平交易法與契約 THE END 歡迎各位來賓踴躍提出問題! wenchi@ * * * * * * * * 行動通訊利用型態涉及著作權案例分享及法規說明 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 賴文智律師 行動通訊科技與著作利用的影響 著作取得、傳播便利 著作數位化、隨時連網、寬頻環境 社群媒體、即時通訊 私領域與公開的著作利用界限不明 家中浴室唱歌vs.邊走路邊唱歌vs.邊走邊用麥克風唱歌 自己唱歌錄製後供家人觀賞vs.自己唱歌錄製後上傳FB vs.自己在家中開直播唱歌 著作授權不易處理,而侵權更是遍地開花 依法論法 行動通訊科技相關著作利用可能涉及的權利類型 重製權:上傳、下載都涉及重製的行為 公開傳輸權 指以有線電、無線電之網路或其他通訊方法,藉聲音或影像向公眾提供或傳達著作內容,包括使公眾得於其各自選定之時間或地點,以上述方法接收著作內容。 公眾:指不特定人或特定之多數人。但家庭及其正常社交之多數人,不在此限。 依法論法 只要是涉及著作利用行為(如重製、公開傳輸),未經著作財產權人合法授權,又不符合著作財產權限制或合理使用的規定,即可能構成著作財產權的侵害 行動通訊科技應用比較可能不侵權的思考點 單純的連結→不構成著作利用行為 瀏覽、下載行為→屬於不保護的暫時性重製或私人重製(第51條) 不符合公眾定義→家人、朋友間的通訊? 智慧局相關函釋 民國104年9月11日電子郵件1040911 所詢在廠商line群組傳照片,可能會涉及「重製」、「公開傳輸」之著作利用行為,除有符合著作權法第44條至第65條所定合理使用規定外,應徵得著作財產權人之同意或授權。依來函所述,您是為了代客詢問有無廠商販售照片上的衣服,而將他人提供之照片上傳至廠商群組詢問,該等情形依第65條第2項所定4款基準判斷,因對被上傳照片的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影響有限,個案上似有依著作權法第65條第2項主張合理使用之空間。 智慧局相關函釋 民國103年8月28日電子郵件1030828 所詢利用通訊軟體Line轉傳電影連接網址給好友,使您的好友可透過點選網址連結,進入其他網站觀覽著作內容(如Youtube),則此並不直接涉及侵害該等電影之「重製權」、「公開傳輸權」等著作財產權之利用行為;但須注意的是,若您明知該連結網址之影片係未經合法授權或屬於盜版影音者,卻仍透過連結的方式提供給好友,則將有可能與直接侵害「公開傳輸權」之第三人間,成立共犯或幫助犯,恐要負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