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文言文复习探讨
3、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国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家) 去国怀乡 (国都) 死国可乎 (国事) 4、多词一义 如:表示“都”的词语 如:表示“这”的词语 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 斯是陋室 《陋室铭》 悉如外人 《桃花源记》 是知也 《论语》 皆叹惋 《桃花源记》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空乏其身 资财缺乏,使他受贫困(之苦) 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诧异。 公将鼓之 击鼓 5、词类活用 (二)文言虚词(之 其 于 为) 1、代词 A、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 愿借之杀之。 B、指示代词,译为“这”、“此”。 固以怪之矣。 2、动词:译为“去”、“往”、“到”。 辍耕之垄上。 3、助词 A、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行道之人弗受。 B、用在主谓短词中,取消句子独立性。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宋何罪之有? D、凑足音节,无义。 公将鼓之。 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 ①“……者……也” 陈涉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②“……也”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③“……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④……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⑤“……是……” 不知木兰是女郎。——不知道木兰是女子。 ⑥“……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立为王的是大公子扶苏。 以上六种句式都是判断句的不同表现形式,都有一定的语言标志,根据这些语言标志可以进行句式的判断。翻译句子的时候要体现“是”字。 考点四:翻译句子 常见文言句式 (2) 倒 装 句 式 谓语倒装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在此句中“甚”是主语“汝之不惠。”的前置谓语,目的是为了强调,正确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 “何以战?”——凭什么作战?(以何战) 此句中宾语“何”提前到介词“以”的前面,“何以”即“以何”,相当于“凭什么条件……”。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遥远的江湖之地就担忧他的国君。(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此句中的“远”原本作定语应在中心词“江湖”之前,但现在放在“江湖”之后,充当后置定语。 “战于长勺”——在长勺作战。(于长勺战) 此句中的“于长勺”是介宾短语,原本在动词“战”的前面做状语,现在放在动词“战”后充当补语。 2、常见文言句式 (3)省略句式 此种句式是为了表达的简洁,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前提下,省略句子的一个或几个成分的句子。其表现形式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和介词的省略。 ①省略主语 ②省略谓语 ③省略宾语 ④省略介词 “(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此句中省略谓语“鼓”。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此句中省略宾语“之”。 “口技人坐(于)屏障中。”——此句中省略介词“于”。 2、常见文言句式 (4)固定句式 由文言虚词搭配而成,形成一种固定用法,表示疑问感叹等语气。例如: “如……何”表疑问语气,翻译为“把……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 (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何……之有”表疑问语气,翻译成“有什么”。——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翻译力求准确 1 2 3 信,即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 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 硬套,没有语病; 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遣词用语生动传神,富有韵味; 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 翻译力求准确 基本方法: 译--- 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汉语词汇 留 -- 保留专有名词、年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