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兰亭集序 李.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 李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 ;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以述友谊、叙交游、道惜别为主的文辞叫赠序。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玡临 沂人(今山东临沂),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羲之幼时不善于言辞,长大后却辩才出众,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誉。晋大尉郗鉴选中他为女婿,“袒腹东床”的典故就出于王羲之(见《世说新语·雅量》)。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器,屡屡召举为官,他都辞谢。后为征西将军瘐亮参军,累迁长史,进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后与太原王述不和,称病去职,归隐会稽,自适而终。 生 词 注 音 癸丑( ɡuǐ ) 会稽山( kuài jī ) 禊事( xì ) 激湍( tuān ) 流觞( shānɡ ) 骋怀( chěnɡ ) 放浪形骸( hái ) 一契( qì ) 嗟悼( jiē dào ) 彭殇( shānɡ ) 第一段 段落大意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活动:群贤在风光秀美、曲水环绕的会稽山阴兰亭举行禊事。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作者的情感是如何由“乐”转“痛”的 ?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作者在这里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2、“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社会背景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因此,他们有的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 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 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这种“痛”是痛什么? 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 ──汉武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 乐往哀来,怆然伤怀。 ──曹丕 第三段落大意 这段话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之情。虽然各人有各自的生命态度,但时光匆匆,最后都得面对死亡。作者认为,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更应活出人生的意义。 第四段 段落大意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表达了作者认为“死生亦大矣”的生命观。 中心思想 《兰亭集序》的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在深沉的感慨中抒发了对人生的眷恋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生命虽短,但要活得积极有意义,他自己的一生也正验证了这一点,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书法遗产。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文章背景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等40余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