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千锤百炼 诗词炼字
回顾 一模考试 T16 请对本词上片中的“碎”字进行赏析。(4分)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扶”字不仅写出了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加形象生动; “失”字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了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古人炼字 杜甫语: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贾岛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卢延让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 1.红杏枝头春意闹 动词 2.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数词 3.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形容词(颜色的词)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 5.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副词 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颜色的词—动词 聚焦动词 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 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 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小试牛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望)南山 红杏枝头春意闹 常见题型: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试题变形 (1)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2)此诗有点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3)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4)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 T16、请对本词上片中的“碎”字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此处一个“碎”字用得巧妙,把形容词用作动词、或者碎有击碎打碎的意思(1分) 表现出雨打荷叶的声音的密集,细碎(1分) 使无形化有形、听觉转化成视觉(1分) 烘托了女主人公烦忧的心境。 (1分) 答题规范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手法、作用(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化动为静、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声与色、听觉与视觉 等) 第四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练习 “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用得很传神,请说出它的妙处。 答案: 第一步:“挂”有悬挂之意 第二步: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和远看时的特有形态 第三步:化动为静 第四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之情 练习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怎么看?(4分) 看,在诗中指回望。(1分)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1分)运用细节和动作描写(1分)只一“看”字,表现出离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离别的酸楚。(1分) 练习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你认为此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诗眼是“愁”。愁的意思是离别的愁苦。“愁”字直抒胸臆,用拟人的手法,是“风月”愁而非人“愁”,让天地万物都来替诗人悲愁,这样的“愁”可真是无边无际,难以排遣,把离别之情推向极至。 2006上海高考题 [黄钟] 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6 Rain or Shine (第3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pdf
-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热搜题速递之尺规作图(2024年7月).docx
- 股市风险预警机制-深度研究.pptx
- 政策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PPT.pptx VIP
- 5.0MPa路面抗折混凝土配合比.docx VIP
- 17J927-1 车库建筑构造(OCR).pdf VIP
- 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HIV筛查实验室管理手册_精品.doc
- 2025年春季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1975字).docx VIP
- 渤海水泥厂包装车间除尘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