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的刻石.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国秦汉时期的刻石

第三节 战国秦汉时期的刻石 和战国秦汉简牍足以相峙的是同时期刻石系统,战国秦汉刻石展示了这个时代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它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座石刻宝库。这一时期的刻石艺术包括两个体系: 一 篆书刻石体系 二 隶书刻石体系 一 篆书刻石体系 (一)战国秦石鼓文——秦小篆的鼻祖 (二)秦代小篆和秦代书法家 (三)汉代篆书刻石 (一)战国秦石鼓文——秦小篆的鼻祖 1、石鼓文的特色—— 2、历代书家、名人对石鼓文的赞誉  3、石鼓文的发现和保存 1、石鼓文的特色 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 从内容上看,是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 从字体上看,上乘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 石鼓文与金文比较(秦公簋为例 ) 秦公簋是春秋中期的青铜器,被视为石鼓文、秦篆的先声.字行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 石鼓文:由于是在相对平整的鼓形石面上书写,然后再刻,避免了钟鼎器形多面弧度的局限性,更能真实地保存书写笔意,所以风格比金文规范、严正。它的结体分布均匀,结体严谨,用笔舒展大方,笔力遒劲,线条饱满圆润,在《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字体大小如一,字型或长或方,随字而异,有疏朗之趣。加之刻石完成以后长期置于荒野,风吹日晒,部分剥落,显得古朴淳厚。 秦公簋 字行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 石鼓文 比金文规范、严正。它的结体分布均匀,结体严谨,用笔舒展大方,笔力遒劲,线条饱满圆润;字体大小如一,字型或长或方,随字而异,有疏朗之趣;古朴淳厚 石鼓文与秦小篆相比 在字体上近于秦小篆,但组字不规范,故不属于小篆系列,但从它的造型取长方形,结构上多取平行线以作排列装饰、线条圆润等特征上看,它的确是秦小篆的鼻祖。 2、历代名家对石鼓文的赞誉和临摹 韩愈:“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玉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苏轼 《石鼓歌》 :“上迫轩(轩辕黄帝)颌(仓颉)相唯诺,下揖冰(李阳冰)斯(李斯)同筘鞧kouqiu”。意思就是,黄帝时期造字的仓颉对它也得表示称赞、尊敬。篆书名家,秦朝的李斯,唐朝的李阳冰,就是从石鼓文中培育出来的小学生。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若《石鼓文》则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彩。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石鼓》即为中华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 《石鼓文》对中国书法影响不可估量。唐宋以来,凡擅长篆书的书法家,无不崇尚《石鼓文》书体,特别是清代后期“碑学”兴盛,篆书大师们莫不对它顶礼膜拜。善学者如吴昌硕、杨沂孙、邓散木、王福庵等,特别是吴昌硕学习石鼓文,获益良多,把石鼓文圆劲笔法,灵活地运用在他的书画篆刻之中,终成一代大师。    3、石鼓文的发现和保存 《石鼓》命运多舛,从先秦时被刻制好后,就在荒郊野岭一睡千年,饱受风雨浸蚀之苦。 唐代初发现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原),以后被迁入凤翔孔庙。 五代战乱中,石鼓散失于民间. 宋代司马池到凤翔做官,在民间中找回,放置于凤翔学府。宋徽宗素有金石之癖,尤其喜欢《石鼓》,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将其迁到忭京国学,用金符字嵌起来。后因宋金战争,《石鼓》复迁于临安(今杭州),金兵进入汴京后,见到石鼓以为是“奇物”,将其运回燕京(今北京)。此后,石鼓又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高宗为更好地保护原鼓,曾令人仿刻了十鼓,放置于辟雍(大学)。现仿鼓在北京国子监。其形状与刻字部位和原石鼓有不少差别。 抗日战争爆发,为防止国宝被日寇掠走,由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主持,将石鼓迁到江南,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北京,解放后,它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安下了家。 (二)秦代小篆和秦代书法家 1 产生的背景 2 代表性的刻石 3、秦刻石的特点 4、秦代群体刻石的产生原因 5 秦刻石的意义 6 秦代书法家 7秦小篆的正楷化和草化(隶书) 8 秦小篆的衰落 1 产生的背景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秦始皇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国家稳定统一的举措,其中之一便是统一文字。战国以来,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促使文字应用范围扩大,汉字本身也因之发展。 文字使用的混乱.诸侯各国虽使用相同体系的汉字,却完全可以自行增损,加之中国幅员辽阔,边缘地区自行其是, 必然造成字体使用上的混乱。《汉书·艺文志》载:“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老,是非无正,人用其私。”“人用其私”就是颜师古注中所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