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邓.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游褒禅山记—邓

* [记]: 属于游记。兼具记游与议论,是游记的变格。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水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但是,《游褒禅山记》并不是在写山水之美,而是在于议论。记游只是一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王安石写作本文的背景与心态。 2、读懂课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其它一些重要的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 欣赏文章说理部分的安排,评价文章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培养立大志并为之奋斗的思想。 北宋初年文风浮靡,文章有名无实,不注重现实生活。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45)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片叙议结合的游记。在这篇游记里,作者抒发了关于治学的观点。(首先要“立志”,然后“尽吾志”,同时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学精神。) 对划线词注音释义是否正确? A 褒禅山(bāo chán 即华山)亦谓之华山 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ǒng,坟墓)也 C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深远幽暗)然 D 既其出,则或咎(jiù,责怪)其欲出者 E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āng,帮助)之 F 庐陵箫君圭(guī,人名)君玉 G 余弟安国平父(fū,对男子的美称) zhǒng xiàng fǔ √ √ √ √ 东行5里 翻过一座小山 简易图: 词句补注(1)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因为;给…命名 而卒葬之 并且;葬(于)之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表判断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表判断,作“在”解 独其为文犹可识 指代碑文;刻的文字 解读第1段 介绍褒禅山的概况: 行文顺序: ⑴、交代褒禅山之名和它的本名的由来 ①—④句。 ⑵、从仆碑看出本名读音之谬⑤—⑥句。 解读第1段 不出,火且尽 将要,副词 有泉侧出 从侧面,名作状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但是;并且 则其至又加少矣 那么;到达的人,动作名 而予亦悔其随之 而且;指代自己 词句补注(2) 解读第2段 而其见愈奇 见,动作名 平旷 记游华山 洞的经过 记游洞经过 追记游后洞 遗憾心情 前洞 后洞 记游者甚众 窈、寒、深 记游者少 → 悔 解读第2段 1、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到达;却;来 3、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在;是;并且 4、其孰能讥之乎 反问语气词,难道;谁 词句补注(3) 解读第3段 5、非常之观 非常:不平常、不寻常。 游华山洞 的心得 古人求思之深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解读第3段 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解读第3段 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照亮。形作动 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形作动 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远的地方,形作名 请解释下列红色字: 请翻译下面句子: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并且;说明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取消句子独立性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读书人、求学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 “地+姓+名+字”的称谓方式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年号纪年方式 词句补注(4、5) 解读第4、5段 解读第4段 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记游的结尾——补叙 重点字词 通假字 父:通“甫”。 解读第5段 游褒禅山 记 记叙 议论 介绍山、碑 介绍洞 前洞: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夷以近,游者众 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险以远,至者少 游洞 入之愈深 → 愈难 → 愈奇 余随怠者出,所以 见少 记少 乐少 悔不得极夫游之乐 古人求思之深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有物 尽吾志 无悔矣 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 本文通过记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抒发了作者关于治学的观点。 首先要“立志”,然后“尽吾志”,同时要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学精神。 *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