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师的视角
教育學報 ,2012 年,第 40 卷第 1–2 期,頁 67–77
© 香港中文大學, 2012
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師的視角
張爽
香港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
林智中
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
對於從事課程研究的人來說,課程理論是甚麼?它與實際的課程和教學工作有何
關係?這些都是重要問題,不少學者也曾討論。身為課程與教學實踐工作者,教師
如何看待這兩個問題?他們在前線實踐工作上又如何應用課程理論呢?本文是一項
探索性研究,通過調查就讀教育碩士班的現職教師,嘗試勾劃他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關鍵字:課程理論;課程實踐;教師觀點
課程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一直是課程領域一個重要的命題。課程理論與實踐的鴻溝
亦備受課程學者關注。不少學者都曾討論這個問題(例如,周淑卿,2002 ;黃政傑,
2005 ;歐用生,2003 ;Connelly Clandinin, 1988; Schwab, 1971 )。對課程學者來說,
課程理論是甚麼?課程理論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課程實踐?對於一線教育工作者來說,
他們如何理解課程理論?課程理論與他們每天的教學實踐又有甚麼關係?本文嘗試從
教師的視角來探索課程理論與實踐的關係:首先從課程學者的視角,疏理關於兩者關
係的討論;然後通過一項對在職教師的調查,了解教師視野中課程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最後對此提出分析和建議。由於這方面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屬初步探索的研究。
課程與實踐:課程理論工作者的觀點
如 Connelly Clandinin (1988)所言,假若在課程思考方面存在困擾我們的詞語,
那肯定是「理論」與「實踐」了(p. 86 )。對於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教師是怎樣的
認識者(knower )?課程理論(the known )是用來指導和預測教師教學實踐的科學準
則,還是植根於個人、歷史、文化的現實情境而對理論與實踐所作的相互溝通和理解?
認知過程是無關價值(value-free )的,還是負載價值(value-laden ),受認識者主觀
68 張爽、林智中
意識所影響?課程理論對實踐的作用是為了預見、控制,或是為了相互理解,還是
為了達至批判、解放與自由?對這些問題的不同理解,導致課程學者對於課程理論與
實踐的關係有不同論述。本文試圖借用 Habermas (1972)在《知識與人類興趣》指出
的三種認知旨趣來分析學者的不同觀點與發現:(1)技術控制(technical control );
(2 )相互理解(mutual understanding );(3 )解放與自由(emancipation )。
技術控制的觀點
對於課程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一般的看法是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者實施課程,
理論者思考課程(Connelly Clandinin, 1988, p. 86 )。這種看法把課程理論與實踐
二分,認為課程理論是一套相互關聯的教育概念,能為課程現象提供系統化的闡釋
觀點(Glatthorn, 1987 )。或者說,課程理論是一套通則化且邏輯相互關聯的定義、
概念、命題及其他構想,代表對課程的系統化觀點(Zais, 1976 ,轉引自黃政傑,
2005 )。
依此觀點,黃政傑(2005 )指出課程理論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逐漸走向科學化。
科學理論的重要功能在於整合各種看似不相關的現象,產生研究發現與研究假設,
因此課程理論的功能在於描述、解釋教育現象,預測教育發展。
從課程理論現今的研究發展情況來看,它有不同的分類和研究範式,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自 20 世紀 70 年代的概念重建運動以來,課程理論已經由以泰勒(Tyler )
為代表的工學典範,轉變為許多不同的論述,並且不斷汲取其他領域的理論 (王文科,
1994 ;周淑卿,2002 )。它不同於自然科學,並無一家學說獨尊的情況,這與社會
科學的研究本質一致(霍秉坤、黃顯華,2004 ;Clark,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压除氧器培训课件.ppt VIP
- 最新行政执法题库行政执法试题及答案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VIP
- 最新行政执法题库行政执法试题及答案附答案详解(综合卷).docx VIP
- 最新行政执法题库行政执法试题及答案附答案详解(a卷).docx VIP
- 时速160客货共线铁路简支T梁-24m 通桥(2012)2101-II.pdf VIP
- 解密华为人资资源管理题库.docx VIP
- 最新行政执法题库行政执法试题及答案附答案详解(典型题).docx VIP
- 最新行政执法题库行政执法试题及答案附答案详解(基础题).docx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f VIP
- 个人电脑抵押合同4篇.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