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观念与中国史学传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道观念与中国史学传统.PDF

2014年7月 古代 文 明 July,2014 第8卷 第3期 TheJournalofAncientC:ivilizations V_01.8NO.3 【中国传统学术】 “中道”观念与中国史学传统 杨朝明 王纪东 提 要:中国早期史学传统具有独特的风格,不仅务求真实记录,而且运用褒扬和贬抑等 书法义例评判历史,其依据则是 “中道”观念。 “中道 观念是上古圣王为政理民的智慧结 晶,其传承与发展与中国早期史学传统的品格关联密切,影响后世很大。 关键词:史学传统;中道;政治文化 近百年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怀疑和批 国,史书是后起之义,由史官而引申成史官所写 判曾经成为学界的思潮,有学者甚至将中国正 之史书”。 史书出自史官记事,蕴含了史官的 史说成 “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史家治史被 治世理念或政治思想。 说成专为君权专制服务的工具。上世纪80年 代曾有 “历史危机”论,人们追问 “研究历史有 梁启超:《新史学 ·中国之旧史》,载氏著:《饮冰室合集》第1 什么用”。显然,所谓 “用”,“不能变为功利主 册,《饮冰室文集之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页。 义的用”,功利化 了的 “用”是被降低 了标准的 李学勤:《文物中的古文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82 用“”。中国传统史学最根本的作用在于惩劝政 页。 郑玄注,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卷3,《曲礼上第一 ·曲 治,这便是通常所谓 史“载笔,士载言”。。中国 礼上》,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史事 “史不绝书”,早 已形成了 “君举必书”、 第1250页。 “书法不隐”、 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 杜预注,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卷4O,襄公二十九 年,阮元校刻 《十二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 烈“士殉名,壮夫重气”等富有礼学精神的史学 20o6页。 传统。本文试图申说的是,这种史家治史不局 杜预注,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卷 lO,庄公二十二l 限于记事,而且通过褒扬和贬抑等书法对其进 年,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本,第1779页。 杜预注,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卷2l,宣公二年,阮 行评判,功过必书于史册,务求使 “元凶巨慝有 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本,第1867页。 所畏,正人君子有所宗”,深深体现了中国上古 司马迁:《史记》卷39,《晋世家第九》,北京:中华书局,1959 的 “中道”观念。 年,第1635页。 刘知几撰,张振佩笺注:《史通笺注》,贵州:贵州人民出版 , 1985年,第255页。 一 柳诒徵:《国史要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2007年,第lO 、 史官制度与上古政治文化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