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历史散文_52888
㈣、《左传》之思想
《左传》所写霸主间的战争,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小国,合并成少数大国,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奠定了基础;争霸战争也不同程度的打击和消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力量,为封建制的产生清除了障碍,有助于新势力的发展。《左传》作者能客观地反映和评价王霸之业绩,并以同情的态度记述历史新旧势力的递邅与变革,说明他很明白春秋时代的“时势之所趋”。
另外一个进步的思想,就是《左传》记述春秋时期人民的反抗和重民的思想。《左传》记述奴隶、平民反抗奴隶主贵族之事件比比皆是,而且写出了每一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简言之,即“官逼民反”和奴隶主贵族的“咎由自取”。《僖公十六年》记载,郑国建造城墙,服役之平民不堪重负,于是有人夜里“登丘而呼”,说齐国要攻打进来了,结果做工的劳役们四散逃跑。这也是一种自我解脱。《襄公二十三年》,陈国筑城,“版坠而杀人”,由于无辜惨遭杀害,而被迫起来反抗,相互传令,杀死了两个役夫长。这比上一种的自我解脱要更进一步。《哀公十七年》,卫国工匠久役不得休息,因而怨恨庄公,在石圃的鼓励下攻击庄公。庄公仓皇出逃,摔断了腿,最后投奔戎州已氏家,并被已氏杀害。这里已经不像陈国役人之杀其长吏,而是攻杀了卫君。事实说明,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压迫加深了,从而奴隶的反抗也日趋高涨。于是统治者从惨痛的教训中认识到殷商时期那种唯天命、鬼神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已经不灵了,在“天”与“人”的关系上,越来越看到人的社会作用,看到人是自然和社会中最重要的因素。这是人们当时思想观念上的一大变化。《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即神依民而行,把人的地位置于天神之上。“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即祸福同门,乃人所自招致之。这些记载与殷商时期那种把一切咎祸都归之于天命的观念完全不同,天命鬼神的作用实际上被否定了。人的地位提高了,相应的在“君”与“民”的关系上,民的地位也提高了。当时不少有识之士把得民或失民作为取国或灭国的重要条件。《昭公十三年》:“取国有五难:有宠而无人,一也;有人而无主,二也;有主而无谋,三也。有谋而无民,四也;有民而无德,五也。”把民众之归附看作是取国的条件之一。“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抚慰人民或卑视人民关乎国家之命运。“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兴焉”。提出立君所以利民,有利于民即有利于君。这些见解和措施,说明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都设法争取民众。尽管他们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民众,但这些做法确实缓解了人民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这些重民和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对西周初年形成的“敬天保民”思想的发展。根据以前的历史经验,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使惠于民。不仅保民,还要重民,这是当时政治思想上的一大变化,一个飞跃。
㈤、《左传》之写法和文笔
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而且是一部文学成就很高的散文著作。《左传》的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按照事件顺序交待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全过程。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其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文章,体会一下《左传》的写作特点。
《秦晋殽之战》: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jiàng 春秋晋国旧都。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晋穆侯自曲沃迁都于此,孝公时改名为翼。及景公迁新田,称为新绛,遂称此为故绛。),柩有声如牛。卜偃(晋卜筮之官,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秦师)过轶(超前)我【秦国的军队将要越境而过】,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锁匙),若潜师以来(秘密派军队来郑),国可得也。”【秦使杞子、扬孙、逢孙等三人戍郑】穆公访诸蹇叔(秦国的老臣),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劳苦而无所得),必有悖(bèi 怨恨)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一般老年人的寿命),尔墓之木拱(双手合抱)矣。【倘使你只活到一般老年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已经合抱了】”蹇叔之子与师(参加这次的军队),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伏兵狙击秦师)必于殽(山名,在河南省洛宁县北,西北接陕县)。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gāo 夏代的君主)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洛邑的北门),左右免胄(zhòu 古代作战时战士所戴的头盔。)而下【下车步行,表示对周王的敬礼】。超乘(一跃上车)者三百乘【脱了头盔而下是有礼,但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