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烟云.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九烟云

西南文化研究 重 九 烟 云 张浩文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商品的消费具有两重性,一是物质性,二是精神性。物质性是 商品的实用价值,精神性是商品的符号价值。对一般商品我们消费 的是它的物质属性,可是,一旦某种商品成为品牌之后,消费者对 它的拥有和获取就不仅仅是出于实用目的,更是为了符号价值,为 了得到精神满足。如果事情发展到极致,这种商品的实用性可能会 被忽略,大家争相去消费它的精神性,把它作为某种身份、地位和 品位的象征。一种商品一旦到了这种境地,必畅销无疑。 商品的品牌是创造出来的,这毫无疑问。这种创造可以分为两 部分,一是物质性的生产,严把质量关,精益求精;二是为其注入 文化养分,让它与历史文化相关联,赋予它一定的精神价值。这二 者缺一不可,真正高明的商家不会只埋头生产,更注重对商品的文 化加魅。 作为历史悠久的云南烟草行业,他们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显然 是高明的营销专家,他们在孜孜不倦地为消费者生产美轮美奂的云 烟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为他们的产品注入文化营养。长篇纪实文学 《重九 重九》就是在这种背景和思路下诞生的,它是为云烟铸造 文化魂魄的扛鼎之作。 我从来不反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模式,而且也认同 · · 西南学刊·第四辑 文化的繁荣必然建立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主张以务虚为 业的作家艺术家,也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务务实,用自己的 专业特长为现实的社会活动服务,为物质生产鼓劲。毕竟作家艺术家 不是生活在虚拟时空中,他们与自己所处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一个 时代的经济发展不但改善全体民众的生活,也必然惠及作家艺术家自 身。在所谓“纯”艺术与实用性艺术之间没有尊卑优劣之分,赵树理 写过《小二黑结婚》,也为家乡的农民写过春耕生产报告,老舍写过 《骆驼祥子》,也为扫盲活动写过快板书,这些通俗性实用性的文字 并没有减弱他们的文学光彩,相反,这倒成了他们大家风范的标志。 谁如果以所谓的纯文学鄙视为现实服务的实用文学,这既表现了他对 文学发展史的无知,也表现了他对现代文学艺术发展趋势的隔膜:最 早的文学艺术本来就是跟生产活动融合在一起的,是生产劳动的一部 分,现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审美泛化的态势,即生活的审美化 和审美的生活化,艺术和物质的结合,审美和生产的结合让当代艺术 全面而迅速地跨越了纯艺术的藩篱。 文艺创作与物质生产的结合在当代不成为问题,关键在于这种结 合是不是融合得天衣无缝。融合得好是艺术,融合得不好就是广告。 以这样苛刻的眼光看待《重九 重九》,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冉隆中 和段平的艺术探索为当代实用文学体裁树立了一个经典的范例。 这种恰切的融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把云烟的发展融入实业救国的历史,把云烟塑造成拳拳 爱国之情的结晶。在这种历史叙事中,作者不是沉醉于讲述历史掌 故,而是充分发挥文学叙事的特长,着力于塑造人物形象,发掘人 物的内心情感,把枯燥的历史渲染得活色生香。比如对重九烟的两 位创始人庾恩锡和唐继尧的描写就是这样。 且看全书的开头: 9年中秋节,亚细亚烟草公司老板庾恩锡 和云南省省长唐继尧在庾园举办一个party(聚会),邀请昆明的社 会名流到场品吸亚细亚烟草公司生产的第一个产品 重九香烟。 文章用小说的笔法还原历史现场: · · 西南文化研究 月影婆娑,暗香浮动,那是院子里的金桂正在悄悄开放……淡 淡的丝竹之音,暗合了此刻的当空皓月,徐徐秋风。不禁让人想起 了苏轼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丝竹之音在耳,丹桂飘香在鼻,香烟一支支传递到客人手中, 更方便交谈。话题很快就自然转入到藤几上盘里的烟。 坐在唐继尧左手边上的英国领事吸了一支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