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丙烯酸

丙烯酸编辑 丙烯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及合成树脂单体,是聚合速度非常快的乙烯类单体。是最简单的不饱和羧酸,由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羧基组成。纯的丙烯酸是无色澄清液体,带有特征的刺激性气味。它可与水、醇、醚和氯仿互溶,是由从炼油厂得到的丙烯制备的。大多数用以制造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羟乙酯等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可以均聚及共聚,其聚合物用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高吸水性树脂、建材、涂料等工业部门。丙烯酸的职业标准是TLV-TWA 6 毫克/立方米; TWA 30 毫克/立方米。丙烯酸的毒害物质数据是79-10-7(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中文名 丙烯酸 英文名 Acrylic acid 别????称 2-丙烯酸 聚合级丙烯酸 败脂酸 乙烯基甲酸[1]? 化学式 C3H4O2 分子量 72.06 CAS登录号 79-10-7[1]? EINECS登录号 201-177-9[2]? 熔????点 13 沸????点 141[1]? 水溶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密????度 1.05 外????观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闪????点 54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218 8/PG 2[1]? 目录 1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4应用领域 5生产方法 6注意事项 7安全信息 ? 安全术语 ? 风险术语 8 1研究简史编辑 1843年,首先发现丙烯醛氧化生成丙烯酸。1931年,美国罗姆-哈斯公司开发成功氰乙醇水解制丙烯酸工艺,长时间是工业上唯一的生产方法。 1939年,德国人W.J.雷佩发明了乙炔羰化法制丙烯酸,1954年在美国建立了工业装置。与此同时还成功地开发了丙烯腈水解制丙烯酸工艺。自 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建成以丙烯氧化法制丙烯酸工业装置后,各国相继采用此法进行生产。近几年来,丙烯氧化法在催化剂和工艺方面进 行了许多改进,已成为生产丙烯酸的主要方法。[3]?编辑 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452.饱和蒸气压(kPa):1.33(39.9) 3.燃烧热(kJ/mol):-1366.9 4.临界压力(MPa):5.66 5.辛醇/水分配系数:0.36 6.引燃温度():360 7.爆炸上限(%):8.0 8.爆炸下限(%):2.4 9.黏度(mPa·s,25oC):1.149 10.汽化热(KJ/mol):45.6 11.熔化热(KJ/mol,13oC):11.1[1]? 12.相对密度(20,4):1.050 13.相对密度(25,4):1.044 14.常温折射率(n20):1.422 15.溶度参数(J·cm-3)0.5:26.229 16.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6.000×109 17.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39.930 18.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1368.43 19.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383.76 20.液相标准熵(J·mol-1·K-1) :226.4 21.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44.2 22.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1428.7 23.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323.5 24.气相标准熵(J·mol-1·K-1) :307.73 25.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271.0 26.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81.80[1]? 编辑 1、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易自聚而引起爆炸。[4]?2、具有双键及羧基官能团的联合反应、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官能团反应以及酯交换反应、长制备多环和杂环化合物、易被氢还原为丙酸、遇碱能分解成甲酸和乙酸。[2]? 3、酸性较强。有腐蚀性。化学性质活泼。易聚合而成透明白色粉末 。还原时生成丙酸。与盐酸加成时生成2-氯丙酸。丙烯酸可发生羧酸的特征反应,与醇反应也可得到相应的酯类。丙烯酸及其酯类自身或与其他单体混合后,会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均聚物或共聚物。通常可与丙烯酸共聚的单体包括酰胺类、丙烯腈、含乙烯基 类、苯乙烯和丁二烯等。这类聚合物可用于生产各式塑料、涂层、粘合剂、弹性体、地板擦光剂及涂料。[3]? 4、本品有较强的腐蚀性,中等毒性。其水溶液或高浓度蒸气会刺激皮肤和黏膜。大鼠口服LD50为590mg/kg。注意不得与丙烯酸溶液或蒸汽接触,操作时要佩戴好工作服和工作帽、防护眼镜和胶皮手套。生产设备应密闭。工作和贮存场所要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5]? 5、物质毒性: 毒性作用试验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