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分析综合,整体阅读_闯关训练_22111.docVIP

古诗歌分析综合,整体阅读_闯关训练_2211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歌分析综合,整体阅读_闯关训练_22111

闯关式训练板块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赠刘景文①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②,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③时。 注:①刘景文:北宋时人。苏轼看重刘景文,称他为“慷慨轩士”,与他交谊颇深。②擎雨盖:指荷叶。③橙黄桔绿:秋末冬初景物。 (1)上联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2)诗人为什么称“橙黄桔绿”是一年好景?从诗人对冬的盛赞中我们能发现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答案:(1)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的独立品格。写荷与菊意在衬托橙与桔,赞扬它们的盎然生机和不畏严寒的坚贞气节。 (2)因为寒冬培育了橙与桔坚韧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说明的人生哲理是,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首句点明山村的独特风味,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显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田家少闲月”,本诗却着一“闲”字,请赏析“闲”字的妙处。 答案:(1)运用反衬手法显示了山村幽静的特点。 (2)用“闲”衬忙,饶有兴味,妇姑都忙着浴蚕,闲着的只有庭院中的栀子花在那儿独自赏雨。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注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桃花是全诗的描写对象和行文线索;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林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林的孤寂之情;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达了隐居绝仕之意。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案:(1)①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②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 (2)角度举例: ①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②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③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④炼字遣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⑤“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⑥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写景,二、四句写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注 陆 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 答案:(1)“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销愁。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3)在感情表达上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6.(2005江西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西太一宫注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注:“西太一宫”位于汴京(开封)西南。这首绝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