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让学生感悟数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教,让学生感悟数学

慢教,让学生“感悟”数学 [摘要] 孩子的认知是从最简单的知识开始的,小学阶段的知识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孩子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知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完整的走完了三个阶段,才获取知识,而我们却让孩子走了“捷径”,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感悟让美国的孩子多得了一样东西----智慧,也就是创新能力。而我们,为孩子传授了很多的知识,但却只让学生学会了应付考试。这样的现实让我们每个教育者揪心!我们也许改变不了教育制度,但我们能做的是在有限的教育空间,留给学生更多感悟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 慢教、感悟 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标准。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教学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其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和“沟通”,其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所以我以为,一堂好课不要贪多,不能急功近利,而要慢来,让学生“感悟”数学。 最近看到过一篇文章,其中一段写到“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的感觉。而中国的小学救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硬塞给孩子。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而中国的小学生却变成了一个容纳知识的容器。”这段话的确反映了我们当下的教育现状。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感悟”教学。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感悟”教学。 一、猜想创编,于探索挑战中“感悟”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口算“60÷3=? 15÷3=? ”有了“好算”的体验后,再把学生组织在猜想编好算的除法题“80÷4=? 60÷2=? 90÷3=? 40÷2=?? 24÷3=? 18÷6=? 12÷4=? 48÷6=? 72÷8=? ”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活动中。在学习中,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并不在于学生是否能猜想出正确的结果、结论、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发现“75÷3=? 65÷5=? 84÷4=? 42÷3=”的多种计算方法。而学生对口算的感悟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享受到探索活动的乐趣,对枯燥无味的口算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数学规律探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猜想。 二、实践探索,在操作情境中“感悟”学习 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正是“学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三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