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超声影像学〉总论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的 掌握超声基本概念、超声物理特性、常用声学参数、人体对超声的作用。了解超声发展的历史、超声效应和图像伪差、超声相关常识和仪器及医学超声新技术。 第一节 概 述 医学超声影像学,以超声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可实时、无创获得活体器官、组织的断层解剖图像,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医学超声还可进行超声理疗等治疗。介入超声及高强度聚焦超声的问世,使医学超声可对肿瘤等疾病进行介入或直接治疗,并行实时声像图监控及随访。 一、医学超声的主要功用 超声波是机械振动波,超声图像可反映介质中声学参数的差异,对人体组织有良好的分辨能力,有利于识别组织的细微变化。主要功用有: 形态学检测 功能学检测 组织特性检测 介入超声检测 医学超声治疗 二、 超声诊断发展史(略) 第二节 医学超声诊断基础和原理 ? 一、医学超声的物理特性 (一)超声波定义 声源振动频率 〉2万赫兹(Hz)的机械波为超声波。 超声诊断所用声源振动频率一般为:1~10兆赫(MHz),常用为:2.5~5.0 MHz。 (二)超声波的主要物理量 1、波长(λ)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质点完成一次振动的距离,单位是mm。 2、周期(T) 质点完成一次振动的时间。 3、频率(f) 单位时间内质点完成一个振动过程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4、声速(c) 单位时间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距离, 单位是m/s,人体软组织平均声速为1540m/s。 c = f . λ 并与介质的弹性(E)和密度(ρ )相关 (三)超声波的方向性 直线传播。可获定向传播的超声波束。 在相同声源直径的条件下,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束射性或方向性越强。 (四)声源、声束、声场与分辨力 1. 声源 能产生超声的物体称为声源,通常采用压电陶瓷、压电有机材料或混合压电材料组成。声源由超声换能器发出。 2. 声束 从声源发出的声波,一般在一个较小的立体角内传播。其中心轴线称为声轴,为声束传播的主方向。声束两侧边缘间的距离称为束宽。 4. 分辨力分基本分辨力和图像分辨力 (1)基本分辨力: 1)轴向分辨力 沿声束轴线方向的分辨力。其优劣影响靶标在深浅方向的精细度。分辨力佳则在轴向的图像点细小、清晰。通常用3-3.5MHz探头时,轴向分辨力在1mm左右。 2)侧向分辨力 指在与声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长轴方向的分辨力。声束越细,侧向分辨力越好。 3)横向分辨力 指在与声束轴线垂直的平面上在探头短轴方向的分辨力(有称厚度分辨力)。 (2)图像分辨力 指构成整幅图像的目标分辨力。有细微分辨力和对比分辨力。 二、人体组织的声学参数? (一)密度(ρ ) 组织、脏器的声学密度,单位为g/cm3。 (二)声速(C) 单位为m/s。一般固体物含量高者声速最高,含纤维组织(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高者,声速较高,含水量较高的软组织声速较低,液体声速更低,含气脏器中的气体声速最低。 (三)声阻抗(Z) 各种回声图像主要由声阻抗差别造成。系密度与声速的乘积,单位为g/cm2.s。 (四)界面 两种声阻抗不同物体接触在一起时,形成一个界面。接触面大小称为界面尺寸。尺寸小于波长时名小界面,反之称为大界面。 三、人体组织对入射超声的作用 (一)散射 小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散射现象,使入射超声的部分能量向各个空间方向分散辐射。返回至声源的能量甚低。散射来自脏器内的细小结构,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二)反射 超声波入射到比自身波长大的大界面时,入射声波的较大部分能量被该界面阻挡而返回,这种现象称之为反射。 大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反射现象,使入射超声能量的较大部分返回至声源。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三)折射 组织、脏器声速不同,声束经过其大界面时,前进方向改变称为折射。 (四)绕射 又名衍射。声束绕过物体后,又以原来的方向偏斜传播。 (五)衰减 系声波轴向振动与介质之间摩擦致能量消耗的结果,它与超声探头频率及声波运行距离有关。在正常及病理情况下,组织的衰减会发生变化。 (六)多普勒效应 当一定频率的超声波由声源发射并在介质中传播时,如遇到与声源作相对运动的界面,则其反射的超声波频率随界面运动的情况而发生改变,称之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1842年,奥地利数学家及天文学家克约斯琴.约翰.多普勒发现,当星球与地球近向运动时,光色向光谱的紫色端移位,表明光波频率增高; 向红色方向移位,表明光波频率降低。其差称为多普勒频移。这种物理学效应命名为多普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