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杂地质条件下某文化综合体项目基础选型
复杂地质条件下某文化综合体项目基础选型 摘要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方案对比介绍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选型,阐述了冲(钻)孔灌注桩的设计原则及如何控制终孔,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冲(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特征值,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等效入中风化长度,超前钻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rough the relative plan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introduced based selec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act (drilling) hole cast-in-place pile design principles and how to control the final hole, in order to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
Keywords :Impact (drilling) hole cast-in-place pile, single pile vertical bearing characteristic valu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pull-out characteristic value, the equivalent of weathering length, advanced drill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某文化综合体项目的塔楼高150m,主要功能为会议厅和观光厅,裙楼高28m,主要功能为展厅和剧院。由于该项目各部分的使用功能、建筑形式和结构体系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柱底轴力变化幅度较大。
地质概况
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人工填土层(Qml)、冲积层(Qal)、残积层(Qel),场地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细砂岩、中砂岩与粗砂岩等,土(岩)层分布有如下特点(图2.1是典型的地质剖面):
1)土(岩)层分布差异较大,如细砂 (3)-1的层厚为1.10~8.30m。
2)岩面起伏较大,最大岩面倾角超过45°。
3)中(微)风化岩层中存在较多强风化夹层,夹层厚度及分布变化。较大(钻孔所揭露的最大强风化夹层厚度7.1m),且自上而下中风化与微风化交替出现,直至出现稳定的微风化岩层。
岩层的抗压强度较低,岩土天然单轴抗压强度:3.4MPa(中风化细纱岩),9.0MPa(微风化细纱岩)。
图2-1 典型地质剖面
基础选型
综合考虑现场的地质条件、地质报告的建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施工等因素,对本工程的基础选型分析如下。
【方案一】采用冲(钻)孔灌注桩
根据上部结构的荷载情况,桩端持力层为稳定的中(微)风化岩层,该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该桩型适用范围最广,限制条件少,施工期间不需要降水。
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能有效地控制沉降。
2)由于中(微)风化岩面埋深相对较浅,桩长相对较短(预估桩长约7~22m),且单桩竖向承载力较高,裙楼可考虑采用一柱一桩。
3)本工程的地下室层高变化较大,如主舞台台仓底面标高低于相邻底板面6.7m,存在“大基坑内含小基坑”的情况,该桩型的施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根据基坑的施工方案及工期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如:可先于基坑开挖之前施工,并浇注砼至施工标高(基坑以上部分留空),桩基检测将大大提前。
部分区域需采取抗浮措施,灌注桩单桩抗拔承载力较高,可兼作抗拔桩。但是,本方案也存在以下不足:
成桩直径受到限制,一般不超过2300mm。
本场地地下水位较高,采用泥浆护壁需设置泥浆池,成桩质量与泥浆比重的控制密切相关,对现场的管理要求较高。
与人工挖孔桩相比,工作面较大,对施工设备的要求较高,整体施工进度与机械台班的配置及管理密切相关,投入成本相对较大。
【方案二】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根据上部结构的荷载情况,桩端持力层为稳定的中(微)风化岩层,人工挖)1)孔灌注桩(以下简称挖孔桩)作为一种传统的成桩施工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2)造价低,所需施工设备简单,成桩直径大。
3)成桩质量容易保证。
4)通过扩底可以有效提高单桩竖向承载力,减小桩身直径。
5)工作面小,可以全面开工,整体施工进度快。
同时,由于场地存在地方规定[1]中限制使用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土层(如饱和细砂,软塑淤泥质土),采用挖孔桩时应征得当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