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乡村民居抗震安全性调查和研究.docVIP

安徽省乡村民居抗震安全性调查和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乡村民居抗震安全性调查和研究

安徽省乡村民居抗震安全性调查和研究   摘要:在对合肥市肥东县撮镇近200座乡村民居的建筑现状和抗震安全性普查的基础上,分析出该地区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其抗震措施。并对其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乡村民居抗震安全性存在的典型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提出了防御地震灾害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乡村民居;抗震;普查;典型问题;措施;肥东县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合肥市肥东县撮镇乡村民居抗震安全性调查 1.1撮镇的基本情况及其周边地区地震地质概况 撮镇位于肥东县南部,南距巢湖、忠庙约25公里;西距合肥市区约8公里;北距店埠镇约7公里。镇域面积45.7平方公里,耕地1829.26公顷。该镇是肥东县南部水陆交通重镇:合(肥)马(鞍山)公路、淮南铁路横贯东西,店(埠)忠(庙)公路纵贯镇区南北,南淝河、店埠河、马桥河穿镇南而过。该镇建筑行业起步较早,素有“建筑之乡”的美誉。该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基础条件较好,城镇社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安徽省地处华北、扬子断块和秦岭大别山断褶区三个大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是一个地质比较复杂的地区。著名的郯城—庐江深断裂带斜贯全省,在地质构造格局上起着主导作用。郯庐断裂带,北起中俄边界的黑龙江鹤岗、萝北一带,南抵长江岸边的湖北广济,在我国境内长达2400km,是中国东部的主要强震构造带。撮镇便处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上,断裂带经安徽泗县、五河、明光、肥东的壬铁—撮镇、庐江、桐城、潜山、太湖等地,抵湖北广济。根据相关的地质资料显示,合肥地区的地层以玄武岩和花岗岩为主,地表上部为平均2米到5米厚的黄土,然后是大约50到100米厚的玄武岩,主要部分为1000到1500米厚的花岗岩。由于花岗岩的延展性较差,如断层发生扩张,该岩层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断裂和猛烈跳动,导致强烈的震动。从以上的分析和描述中可以看出,撮镇具备发生地震的可能,因此对该地区的房屋和基础设施进行抗震安全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1.2撮镇农民居住房屋结构抗震安全性的现状 在历时一个星期的调查走访过程中,笔者对撮镇袁大郢村、竹西村、方小郢村等近200多座房屋进行了普查,并对其中的153户进行了认真实测和记录,使笔者对撮镇的11个行政村的居民房屋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通过分析,存在有共性结构抗震安全隐患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房屋选址、地基及基础情况 撮镇正处在新老房屋交替的时期,总体规划性不强。建房时,没有考虑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协调,忽略了民居建筑与其他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房屋建设较零散。在调查的153户中,仅有3户有相对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地震活动资料,其中142户建房时未有任何的地质相关资料,基本没有考虑到要避开对抗震不利的地段和危险地段进行建造。对于民房之间、房路之间距离也没有进行深入考虑。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房屋的地基条件不太好,新近填土地基、不均匀土层及软弱地基都有存在,其中新近填土地基、不均匀土层占比例较大。地基的处理在民房建造过程中容易被忽视,形成一定的隐患。地基又是属于隐蔽工程,一旦出现问题不宜发现,也难以补救。 1.2.2结构主要形式 基本按照当地的传统习惯建造房屋,一般不经过设计单位设计,结构简单,风格基本一致,造价低廉。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目前该镇房屋的结构形式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其中,砖混结构已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结构形式。 房屋的层高多为3m,层数多为1~2层,很多民居采用一层收进,二层悬挑的平面形式(如图1),且一层平面布置较为空旷疏散,二层平面隔间较多,使房屋“头重脚轻”。顶层突出屋面的形式,由于房屋的顶层有孤立的突起,造成了房屋在立面上刚度突变,从而在地震作用下,在突起处产生鞭梢效应,加重该处的破坏。由于这种突起一般多为楼梯间,因此,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倒塌破坏,掉落地面对人员造成伤害。 图1 一层收进,二层悬挑的平面形式图3顶层突出屋面的形式 1.2.3建筑材料及房屋质量现状 对于撮镇使用的主要建材存在以下现象:土坯墙、生土墙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房屋多数为早期的建筑,其强度低、抗渗性能差,砖与砖之间没有错缝进行咬合,整面墙的稳定性能更得不到保证。这些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墙体整体性差,强度低,纵横墙连接性不好,从而很容易产生倒伏。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的建筑物的砂浆强度普遍达不到M2.5,多为石灰砂浆、粘土砂浆,有的甚至为粘土,连砂浆都没有,根本达不到规范最低要求。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建筑物砂浆强度等级基本都能达到M2.5。由于大部分均为私人建房,施工工艺相当粗糙:强度低的砖块、砂浆等材料大量使用;钢筋锈蚀或加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