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养生基础理论概述
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 阴阳 ☆阴阳是中医对世界上一切事物最基本属性的概括。 ☆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 凡是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 五行: 木、火、土、金、水,是古人研究自然界各种演化过程、功能及自然现象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 腧shù穴(穴位) ★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俗称穴位。 ★穴位分别归属于各经脉,经脉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 腧穴---经脉---脏腑 气血津液 中医养生基础理论概述 中医产生于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 经过数千年发展, 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主要防治思想为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中医? ★现在说的中医,一般是相对西医而言。 ★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之前, 中医基本不叫中医: 歧黄、青囊、杏林、悬壶 起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 考古发现: 砭石、骨针、竹针、艾条等。 神话传说: “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是中医关于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 ●整体观念 五脏一体、形神一体、天人一体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 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确定证。 证(证候)--- 疾病当前阶段的病理概括。 论治 --- 针对证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 阴阳学说用于疾病防治 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损其有余(实者泻之) 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虚者补之)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爰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木——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的特性 火——发热、温暖、光明、向上的特性 土——生长、承载、化生、长养的特性 金——肃杀、下降、洁净的特性 水——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的特性 肾 肺 脾 木 水 金 土 火 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 栗 呻 恐 骨 耳 膀胱 肾 水 咳 哭 悲 皮 鼻 大肠 肺 金 哕 歌 思 肉 口 胃 脾 土 忧 笑 喜 脉 舌 小肠 心 火 握 呼 怒 筋 目 胆 肝 木 变动 五声 五志 形体 五官 五腑 五脏 人 体 五行 人体的五行归类表 五行学说用于疾病防治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 《难经》:“见肝(木)之病,则知肝(木)当传之于脾(土) ,故当先实其脾(土)气。”木克土 2、确定治疗原则 (1)根据相生关系:“补母泻子” 《难经》:“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2)根据相克关系: “抑强扶弱” 经络 藏象 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气血津液 中医体质 中医生理常识——经络 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将人体脏腑器官联结成有机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中医生理常识——经络 —磁疗贴 五经不通引发的症状 ★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 ★ 血基本上是指血液;具有濡养、滋润等作用, 属于阴。 ★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中医常识——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关系示意图 气 津液 血 气能生血 气能行血 气能摄血 血能化气 血能载气 气能生津 气能行津 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 津能化气 津血同源 中医生理常识——中医体质 先天 禀赋 后天 获得 中医 体质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心理状态 父母生殖之精 自然环境:外感风、寒、暑、 湿、燥、火六气 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 精神情志、饮食习惯、生活起居以及疾病和药物影响 体质可分 1种 平和 ﹢ 气虚 气郁 痰湿 湿热 血瘀 阴虚 阳虚 特禀 8种 体病相关 偏 颇 易感疾病 体质可调 偏 颇 平 和 饮食 起居 精神 运动 中医生理常识——中医体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pdf VIP
- 200句搞定高考词汇.pdf VIP
-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质量验收规范.pdf VIP
- HITACHI日立空气净化器EP-A5000.doc VIP
- 16J604 塑料门窗(建筑图集).docx VIP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解答题专题训练 (12)(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绵阳市中考化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药店员工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ACP云计算考试题库.pdf
- 2025年及未来5年高级铝制品项目市场数据调查、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