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培训知识必修一至二教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改培训知识必修一至二教材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亓东军 教师的困惑 课改初始阶段教师的困惑 出现的问题 理念理解不完全到位 文本研读得不够深入 问题设置缺乏针对性 预设对学生关注不够 教学资源仍有待挖掘 语文学科特色不突出 二、备课建议 (一)备课的指导思想 1.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坚持“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应用、审美、探究能力。 3.在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灵活调整,确保教学重点内容的落实。 4.在教师有效主导的前提下,促使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学习。 5.在新课程的推进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实现教师和语文课程的同步发展。 (三)教学实施的准确定位 基础性与差异性 既要重视共同基础,也要关注个性差异 整体性与层次性 既要重视必修模块的整体要求,也要关注必修1、2、3、4、5之间的层次和梯度,还要关注必修、选修的衔接。 教材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 整体介绍 ◎第二个子系统:“研讨与练习”中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读后感、续写、缩写等。 例如《雨巷》:试仿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 例如《鸿门宴》: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观点。 ◎第三个系统“梳理探究”中综合性、研究性的写作练习:小论文、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等。 例如:在汉语中,有些词语由“冷”变“热”,也有些词语由“热”变“冷”,还有些词语因新词的产生受到了影响。请举出例子,说明词语的这种变化现象。 实施:把握弹性,有所选择; 提前布置,重视交流; 注重基础,加强应用; 教材介绍 必修一、二教材使用 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1.调动自己的情感反复朗读、认真领会和体验诗人在诗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诵读,体会毛泽东同志豪放的诗风和戴望舒、徐志摩婉约的诗风。 4.领悟诗中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5.指导学生背诵《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雨巷》。鼓励学生尝试写新诗。 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二、指导学生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 《沁园春·长沙》问题聚焦 1.这首词有着清晰的思路,你能找出标志这一思路、具有引领作用的词吗?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你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2.词的上阕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4.比较分析 《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由此可见,本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雨巷》问题聚焦 1.读完这首诗,你感受和体验到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2.作者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准确的表现了他的忧伤,让我们产生共鸣的?换言之,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呢? 3.为什么作者要选用“丁香”这个意象呢? 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    雨中愁” 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     风独自愁。” 4.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 《再别康桥》问题聚焦 1.自古写离别的诗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3.大家看过柳永《雨霖铃》这首词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种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但徐志摩的这首诗呢?大家读了有什么感觉。 4.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往往会使许多东西变得非常美好。那么,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寄托对康桥的依恋呢? 5.《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你能结合诗歌谈谈自己的理解 吗? 《大堰河——我的保姆》问题聚焦 1.诗中的保姆为什么叫“大堰河”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呢?这说明了什么? 2.我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诗人说自己是大堰河的儿子,对不对? 3.家和客本来是对立的,能做客的地方不是家。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