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防灾基本知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空防灾基本知识

防空防灾知识 第三讲 对核武器袭击、核的防护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但局部战争依然存在,尽管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超级大国有限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较大。对此我们应该保持高度警惕。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超级大国之一,由于当今世界格局是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制约了核武器的使用。但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并打破这种相互制约的状态,不顾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研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并准备把中国的台湾省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之内,这是对我国内政粗暴的干涉和最大的威胁。  我国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并有限地发展核武器,纯属防御性的,我国政府一再声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国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我们有了核武器,取得了核反击实力,这对世界和平事业是一种贡献。 一、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及外观景象   核武器是利用原子核瓜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它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核武器可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舰艇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还可制成地雷、鱼雷使用。  我们也许曾通过电视、电影或照片看到核武器的发射和爆炸的场面。可以看出,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空中爆炸、地面爆炸、地下爆炸等几种。不同的爆炸方式,杀伤破坏效果不同,外观景象不同。一般是依次出现闪光、火球、尘柱、蘑菇状烟云,并在一定范围内听到巨大的响声。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爆炸后,能产生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前四种杀破坏因素一般只出现在爆炸后几十秒钟时间内,因此统称为瞬间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持续的时间较长,可持续几天或更长时间,称缓效杀伤破坏因素。   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在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冲击波50%,光辐射35%,放射性沾染10%,早期核辐射5%,核电磁脉冲所占比例很小,可忽略不计。 (一)光辐射?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爆炸后1秒~10秒时间内的闪光及几千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其杀伤破坏因素包括“烧”和“爆”。光辐射直接照射无隐蔽人员会造成烧伤。如果用眼睛看核爆炸的火球,会产生闪光盲或造成眼底烧伤。在爆炸中心附近人员吸人被光辐射加热的空气,会造成呼吸道烧伤。光辐射能引起大面积火灾,引燃、引爆其他易燃易爆物,同时造成人员的间接伤害 (二)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几十秒钟内),高温高压火球猛烈膨胀压缩周围空气而形成的高速高温高压气浪。它对人员、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用。挤压作用造成严重内伤,如肺、胃、肝脾等出血。抛掷作用造成外伤,如皮肉撕裂和骨折。冲击波可造成建筑物倒塌、砖瓦抛掷造成人员间接伤害及堵塞交通。? (三)早期核辐射?   早期核辐射(又称贯穿辐射),是核武器所特有的种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是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内放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射线。作用于人体时,无特殊感觉,能破坏人的组织细胞,使人得急性放射病。早期核辐射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性能。 (四)核电磁脉冲?   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其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千米,对人员没有直接的杀伤作用,但能消除计算机上贮存的信息,使自动控制系统失灵,家用电器受到干扰和破坏。  (五)放射性沾染?   放射性沾染是核爆炸后,从蘑菇状烟云中散落下来的放射性物质。它象尘埃一样,随风飘移,逐渐沉降,使爆心周围和下风方向地区的物体、空气和地面等受到沾染。 ?  放射性沾染的程度和分布情况与天气、地形、爆炸方式有关。  地面爆炸时,地面沾染严重、范围大、作用时间长,对人员行动影响大。空中爆炸时,地面沾染轻、范围小、作用时间短,对人员行动影响小,甚至可能没有影响。   风速大、风向不稳定,沾染的范围就大。下雨下雪,放射性灰尘可随雨、雪迅速沉降,加重地面沾染。    放射性沾染通过射线起杀伤破坏作用,作用时间比早期核辐射要长,在沾染较严重的地区,通常在几个月以上。   放射性灰尘的沉降,会造成爆区附近空气、水、食物、武器等的放射性沾染。   放射性沾染能够对人员造成三种伤害:当放射沾染随空气、水、食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进入人体时,可引起内照射损伤;人员处在被沾染的环境中,人体周围被沾染的物体向人体发出射线会造成外照射损伤;皮肤落上放射性灰尘,或接触沾染严重的物体会引起皮肤灼伤。 一旦发现爆炸闪光、烟雾骤起,遭遇核武器袭击时,室内室外人员必须在杀伤破坏因素到达之前,迅速准确地做完防护动作,以求生存机会。那么,什么样的防护动作才是迅速、准确、有效的呢?  一、室外人员防护原则和方法   室外人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