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公开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公开课)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补充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 。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中,辛弃疾运用廉颇典故,在豪壮中透出激愤,表达无限悲哀的句子是?:——?:——————?,————?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学习目标 1、掌握表态型评价题的解题思路 2、熟练掌握答题的方法方法 2017年诗歌鉴赏考纲要求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蝶恋花·春景?——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1、读诗 2、解题:俞陛云认为:絮飞花落这样的景象,经常容易引发人们的伤春之情,但是在这首词里面,絮飞花落却是旷达之语,问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 3、评价角度:词中描写的春景表达作者的哪种情感。(内容情感) 4、研读诗作,理解内容。 5、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解题思路 ?? (示例)①不同意。②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第二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末句的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用一“又”字表明词人看此景,非止一次,伤春之感自然流露;并且使用了常用来写愁情“柳絮”“芳草”意象 ,“何处无”可见愁情无限。③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 (示例)①同意。②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燕子轻飞和绿水绕人家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以及动态美,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③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溪桥晚兴—郑 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不同意。(1分)②诗歌描写春日景象,“一川晚照人闲立” 表面上看表现了诗人悠闲、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实内心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2分)③诗中的寂寞亭基,无人野渡,落日晚照,满袖杨花,杜鹃啼血这些伤感意象,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使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不言而喻。(2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①同意。 ②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③这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答题要注意: 1、紧扣诗文内容,有条有理地、点面结合地分析; 2、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用语原则是,题干问什么,你就答什么。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