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择题:(25*3=75分)
郭沫若说“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这说明:()
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B.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C.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 D. 一个宗族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2.、“宗法者,辩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和说明“宗法”强调的是:
A 政治隶属 B 血缘等级 C 尊奉服从 D 分配继承
3、《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A 封地是诸侯世代不变的私有财产 B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C 宗法血缘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D 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形势,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 B 河北 C 陕西 D 山东
5、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6、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尊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7、《三国志》称“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宗法制
8、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给事中的魏征,对于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经过皇帝的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这个决定终于没有颁下实行。这主要反映了当时唐朝行政机制的特点是:
A 宰相专权 B 皇权独尊 C 分层决策 D 三省分权
9、据《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枢密使的设立:
A 加强了宰相的权力 B沿袭唐宋五代制度
C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与“中书”互相依赖
10、《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说明清初:
A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B 皇权受到一定牵制
C 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 D 内阁决策国家政务
11、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极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他们入仕的主要路径是
A 军功授爵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2、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的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 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13、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 B 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C 反映了统治者一直重视廉政建设 D 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14、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为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1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全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16、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17、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