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居住方式与环境对邻里关系的 结题
课题来源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城市大规模地开发和拆迁,社区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从平房搬到楼房,城市社区邻里关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城区主要由陌生人构成,邻里关系变成了位置上的靠近;老城区也住进了许多外来人口,如农民工和漂流族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陌生群体。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民族多、历史悠久、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和地域差异大的国家;因各种地理环境提供的可能性不同,人们对环境感知的区别,以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文化差异和外来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我国的居住文化景观极其丰富多彩,各个地区的邻里关系也呈现不同的状态。 我们将从居住方式和居住环境这两个方面展开对邻里关系变迁的研究。 引入 老城南以夫子庙为核心,东西至城墙,南至中华门,北至白下路,是南京居民最密集的地区,延续至今,包括南捕厅、牛市、门东、门西等著名地区。夫子庙、秦淮河、甘家大院、朱雀桥、中华门城堡、朝天宫、雨花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积淀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却遭到了历史的排挤。 老城南早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居民区。作为一个被移民文化日渐影响的城市,“老城南”保留着南京人身上乐天、乐观、诚恳的那一面。“曾经的雕栏,已残破不堪。曾经的朱户,已门扉难掩。”这些栏杆和门扇的背后,你应该能够想象出,它们曾经的光鲜繁华。 从老城南出发,我们想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中日渐疏远的邻里关系。而生产力的发展、时间空间的变迁,又集中体现在居住方式与居住环境的变化。我们以这两个因素为猜想的主要影响因素,探究它们与邻里关系之间的关系,并且以此为依据进行问卷调查,思索如何分别在现在、未来恢复邻里之间的和睦与热心。 南京老城南实地走访 猜 想 调查与结果分析 由调查问卷可知: 90%的老年人认为居住形式的改变减少了邻里数量,而30%的青年人对邻里数量没有明确的答案,青年人对邻里关系不是很敏感,现在都忙于工作,很少和邻居有交流,所以他们并不关心邻里数量。 85%的老人认为家族式的居住方式已经遭到破坏。 83%的老人认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必然导致邻里关系的冷漠,而48%的中青年持相反的意见。 74%的老人认为社会发展中经济与人文失衡是邻里关系冷漠的主要原因,65%的中青年人也持肯定意见。 68%的老人认为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加剧了邻里关系的冷漠,35%的中青年人赞同该观点。 35%的老人认为这样的现状——邻里关系趋于冷漠以目前的社会条件可以逆转,同样也只有少部分的中青年人赞同。 现在老城南正面临着拆迁,原来的老房子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原来,老人们在茶余饭后只要端一张凳子,就可以围坐在一起聊天唠嗑。在老房子里,老人们很方便的就可以结伴在早晨一起锻炼身体,老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居住方式,以及和谐友好的邻里关系。而现在在高楼中,离的远了,不方便了,茶余饭后聊天还要下楼,可能在小区中还没有一个地方比自家原来的院子来的安逸。老人与老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困难,久而久之,联系就少了,邻里关系就这样逐渐趋于冷漠。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映出来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想大体一致,当然这个一致主要是针对老年人。 而大部分的中青年人对邻里关系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大多数的青年人在结婚工作后一直是生活在小区中,每天工作上班,回到家也就是吃饭休息,根本就没有时间和邻居交流,见面也很少,所以他们对于邻里关系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年轻人关注着邻里关系正逐渐趋于冷漠,他们也如那些老人一样,希望邻里关系能够回暖,他们自己也在做出一些努力在挽回。 在过去,老城南曾是南京市的居住中心,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心向新街口的转移,老城南现在已经转变为城市中的农村。居住环境对邻里关系的主要影响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老城南地处偏僻,相比于城中繁华商业闹市区人流量相对较小,外来人口也相对较少,在此地活动的人口多为此地的常住居民,居民之间相对比较熟悉。 第二、如今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公共设施如托儿所、学校、工作单位的缺乏,年轻人大多都搬离了老城南,选择了繁华便利的主城区。这就导致了在老城南的居民多为老年人,老城南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 第三、在城区中,生活节奏很快。这就为老年人的出行造成的很大的不便。因此许多老年人会因为这些不便而选择尽量少出门,这也会导致邻里关系的疏远。而在老城区中,各种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原始,。这就使得居住在老城区的老年人更加愿意走出家门与外面的世界接触。 经过问卷的调查及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猜想与调查出来的结果基本符合。 如何解决问题—现在与未来 在现今情形下: 在集约化、多高层的居住背景下,人际交往减少的一大原因是:人在自己住宅内这一“孤独空间”内的生活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当我们下班、放学、周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