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南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探究

思南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探究   一、思南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全县已规划了“塘头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思南县高山草原生态畜牧示范园区、长坝旅游观光农业园区、大坝场红豆杉生态种植农业园区、张家寨现代生态茶示范园区、香坝环保水产养殖示范园区、鹦鹉溪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区、胡家湾核桃产业园区、孙家坝特种养殖示范园区、瓮溪特色优势产业园区”等13个县级农业产业园区,重点打造了张家寨现代生态荼示范园区、塘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思南县高山草原生态畜牧示范园区和鹦鹉溪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目前,张家寨现代生态茶示范园区已成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创建园区,塘头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思南县高山草原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已成为市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张家寨生态茶产业示范园区以茶叶为主导产业。2013年将计划投资2600万元用于园区建设,一季度计划投资14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已入驻园区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共7家;塘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是我县发展较早的一个园区,园区以蔬菜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目前已完成机耕道建设19.2km、灌溉沟渠19km、建四联栋蔬菜大棚2座、单体钢架大棚127座,入驻园区企业及专业合作社6家;思南县高山草原生态养殖示范园区是以生态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园区现已建高位蓄水2600m3,建机耕道28.8km、硬化生产便道297km、建高压线路4km、改造低压线路15km、安装变压器4台,建设办公楼和生活设施1200平方米,入驻园区企业及专业合作社3家;鹦鹉溪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面积3388亩。 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全县已培育发展涉农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0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6家。注册资金3个多亿元,总销售收入5个多亿元,带动农户10.4万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益壮大,直接带动了订单农业和规模农业的发展,提升了全县农业发展水平,增强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生态农业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全县有10个品牌相继获QS认证和贵州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称号(乌江贡米、凉山鼎皮蛋、大坝场牛肉干、东华种猪、思南黄牛、亿农大蒜、辣椒系列等),“乌江牌“贡米在第六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上获金奖,“馨韵牌石林春芽”获第八届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馨。韵牌东坡毛尖”获国际名茶评委会银奖,绿宝药业生产的吴茱萸获出口免检产品,获3000亩有机茶认证,胡家湾优质稻、塘头至邵家桥一线蔬菜、凉水井至东华一线生猪均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思南黄牛”获农业部颁发的肉牛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书,并申报了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了商标。2012年,全县取得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种有8个(西葫芦、黄瓜、胡萝卜、莴笋、生猪、李子、梨子、绿茶),产地认证8个(无公害蔬菜产地4个、无公害水果产地2个、无公害生猪产地1个、无公害茶叶产地1个)。全县无公害茶园面积累计达4.07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1.4万亩、无公害果园面积0.35万亩。全县现有贵州省思南县亿农绿色产业有限公司、思南县鼎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思南县金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省思南县蚕桑科技园等农产品加工企业18家,主要涉及茶叶、辣椒、皮蛋、牛肉干等产品的加工。 二、制约思南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思南县作为山区农业生产大县,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耕地分散破碎,工程性缺水严重,加上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欠账过大,“靠天吃饭”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的规模化、设施化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不够突出 全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仍然过度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效益有所忽视,对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同时,受土地流转体制不健全、政策不完善、程序不规范的影响,加上农民传统种养思想严重,担心失去土地等核心生产资料,导致流转力度不大、范围不广,土地产出率和规模效益较低。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也是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最为欠缺,导致农产品加工链不长,附加值不高。 (四)农业技术队伍及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不高 目前,基层农技服务队伍年龄普遍偏大,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不够,已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