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检测进展-华鑫科技有限公司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检测进展
华鑫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
吕苏成
2005 、09
前言
• 革兰阴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在感染中常居首位,由于其具有多重耐
药,而且耐药率高,特别是对第三代头
孢菌素和单环酰胺类等新的广谱菌药耐
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止引
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在研
究简便、快速检出方法及其耐药机理和
选择治疗用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并已不少报道。
一、G-b 的耐药机理
• 1.细菌产生ß- 内酰胺酶可水解ß- 内酰胺酶
类抗生素,这是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耐药
机制。细菌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对氨
基糖苷类如庆大酶素耐药,喹诺酮类耐
药是由于DNA旋转酶改变或药物渗透性
改变。
• 2.抗生素的渗透障碍:由于细胞壁障碍或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抗生素无法进入菌体
内发挥抗菌作用,当细菌外膜微孔蛋白
缺失后抗生素也不能进入菌体。
• 3.外膜存在着药物泵出系统(Tet膜蛋白
介导)使进入菌体内的药物主动泵出导
致菌体内药物浓度降低,如对四环素类
和喹诺酮类耐药等。
• 4.靶位的改变:ß- 内酰胺酶类抗生素通
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结合而抑
制细菌生长,当靶位改变后抗菌药物不
能与其结合而失去作用。对磺胺耐药是
由于细菌改变体内二氢叶酸和合成酶,
与磺胺药的亲和力降低引起的。
• 5.非水解屏障机制:主要是染色体介导的
1型ß- 内酰胺酶细菌如绿脓杆菌,肠杆菌
等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并非抗生素的ß-
内酰胺环水解,而是由于非水解屏障的
形成,由于ß- 内酰胺酶类药物与质周空
间诱导产生的ß- 内酰胺酶结合成无生物
活性的复合物而不能进入靶位发挥抗菌
作用。
• 细菌同时具有以上两种以上耐药机制就
产生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 二、新型ß- 内酰胺酶的产生、传播,增
加了G-杆菌的耐药性。
• 1.60年代初期从大肠杆菌中首次发现质粒
介导的tem-1 ß- 内酰胺酶,随后在全球转
播并在许多不同菌株中发现如肠杆菌科,
铜绿假单胞菌等。
• 2.70年代开始,一些新的ß- 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
于临床,试图来治疗一些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
染,因为这些细菌已对同类旧的一代抗生素产生
了耐药性。这些新的药物包括第二、三代的头孢
抗生素,如头孢呋新(cefuroxime )、头孢孟多
(cefamandole )、头孢噻肟(cefofaxime )、和
头孢他啶(ceftazidime ),以及单酰胺菌素胺曲
南。在新的ß- 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使用后,出现
了耐授这些新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由这些异常耐
药菌株所造成的感染也随之出现。
• 这种耐药性也播散到大肠埃希菌的某些菌
株,还有少数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对这种
耐药性产生机制的调查结果显示,由旧质
粒介导的TEM和SHVß- 内酰胺中还存在新
型式的酶。旧酶的结构基因编码发生突变,
产生比亲代酶具有更广谱底物的衍生物。
这些具有超广谱作用底物的新的酶包括第
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和胺曲南。因此它
们被命名为超广谱ß- 内酰胺酶(ESBLs )。
• 随着80年代初期发现产ESBL菌株。在80
年代后期由于ß-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ß- 内酰胺
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不断增加,出现了耐
抑制剂ß- 内酰胺酶(Inhibitor-resistantß-
Lactamases ),研究发现耐克拉维酸的ß-
内酰胺酶核酸序列是TEM-1或TEM-2 的
变种,称为IRT (Inhibitor resistant TEM
ß-Lactamases )。
• 以后用数字来表示如TEM-30为IRT-2 ,
TEM-31为IRT-1 ,TEM-2为IRT-3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