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职业生涯规划导论追求人生的意义
職業生涯的理論 生涯規劃的不同研究觀點 職業生涯的定義 Career (道路) Bronfenbrenner(1979)的生態學理論 職業生涯的理論 職業生涯規劃目標:3L生活的充實 職業生涯設計新方向:Meaning of Work (MOW) 生涯規劃的不同研究觀點 生涯輔導學: 目的:運用環境資源,發揮自我潛能、各階段的生涯成熟、生涯目標 人力資遠管理:職業生涯理論 組織如何協助員工目標與組織內實際存在的機會之間,達成更有效的配合,使組織能善用並提升其人力資源,亦強調員工個人心理上之成功與滿足。 生涯規劃的四個基本要素 知己 知彼 抉擇 設定目標 行動 支援系統 職業生涯的定義 Career is the “evolving sequence of person’s work experiences over time “(Arthur et al., 1989) . 如果沒有引人注意的“長期性”生涯發展,Ashton and Field (1976)稱之為”careerless”, ex: semi-skilled work 第三個要素:careers in the head (Herriot,1992 ):內在認知 個人認知成為職業生涯理論新研究焦點 個人認知與行為 Levin(1935): B=f (PE); B=behavior, P=person, E=enviornment 生態學理論(Ecological Theory)中強調整體性(holistic)和人與環境之間的交流關係,特別強調人在情境中和當前(here-and-now)現實狀況考量的實施原則。強調多重環境對人類行為與發展的影響,而將環境依人的空間與社會距離,分成一層套一層的數種系統。 重要的是“個體的認知” ,而非“真實或對錯” 工作外生活、在組織文化影響之下的日常生活的互動都相當變得重要(Hofstede,1991) Bronfenbrenner(1979)的生態學理論 (一)微系統(microsystem)微系統是指個體可直接接觸,對其有直接影響的系統。例如自出生起即很密切的家庭以及之後的學校、同儕關係。 (二)中間系統(mesosystem)中間系統所指的是各微系統之間的互動關係,當兩個或數個微系統在價值觀念產生衝突時,通常會造成個體適應問題。 (三)外系統(exosystem)外系統是由個體的外圍體制所構成,包括工作場所、社區組織與服務、家族親戚、大眾傳播媒體、法律服務等,個體居於其中,雖非扮演主導的角色,但此系統卻間接影響個體的適應。 (四)鉅系統(macrosystem)鉅系統包含廣泛層面的意識型態、文化等,鉅系統為個體設立了行為標準,大致政策法令之制定,小至日常生活的態度言行,其背後都隱含這社會或個人的意識型態。 職業生涯規劃範疇、目標:3L生活的充實 工作生活(Work Life) 家庭生活(Family Life) 社會生活(Social Life) 3L生活 工作生活 社會生活 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的變化:家庭繼承模式 職業生涯相關理論 職業生涯階段 Super (1980):著重生活空間與生活廣度 職業生涯與其他人生活動的關係 Erikson’s Stages of Ego Development 奠基於調查當時特殊的社會現實,忽略生態環境對個體的影響 以男性為調查對象 在社會脈絡的影響下,個體可能有多線發展 70(成年晚期) 65 成年晚期轉換期 28 進入成年世界 60 巔峰與成年中期 55 五十歲轉換期 50 進入成年中期 40 安身立命期 33 三十歲轉換期 22 成年早期轉換期 17 (兒童與青少年) 45 中年轉換期 成年中期 成年早期 圖 利文森之生命發展各期 利文森生命四季理論 艾里克遜與利文森之兩極原則 1.艾里克遜理論 親密V.S孤立﹙成年早期﹚ 生產V.S頹廢遲滯﹙成年中期﹚ 自我統整V.S絕望﹙成年晚期﹚ 2.利文森理論﹙40~45歲﹚ 年輕V.S年老 陽性V.S陰性 建設性V.S破壞性 依附V.S與他人分離 Schein(1978)的時間發展模式(Temporal Development Model) 組織的三次元模型 組織: 需要提供個體所需之發展的機會 要提高fitness,不一定是升遷,可以改變目標或優先順序 個體:不同的生涯階段代表具有生產力的學習曲線;可以選擇自認為“right”的組織 組織與個體都應管理matching的過程 對初出學校者,職場是中間或外系統,會影響其對工作的認知,及對工作的期許 Useful model Driver (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