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社会动机课件
                    第六讲 社会动机 第一节:社会动机及相关理论  第二节:侵犯动机 第三节:利他与亲和动机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为什么“打是疼,骂是爱”? 为什么“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如何理解人类的行为? 第一节 社会动机 一、动机的概念  心理内驱力与生理内驱力的区别 心理内驱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的产物,因而是可以改变的;而生理内驱力则是先天的、靠遗传获得的。  心理内驱力是社会化的产物,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人会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但生理内驱力则是生物遗传的产物,凡人皆有之。 生理内驱力产生于生理不平衡,心理内驱力则产生于由社会生活环境所导致的心理不平衡。  二、动机的分类 例如:谈恋爱的动机 为排遣孤独 为传宗接代 为寻找依靠 为改变社会地位 为满足父母希望 为满足爱的需要 为完成婚姻任务 为满足性欲           中国心理学家郭任远在1930年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把小猫分成四组:第一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不能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第二组小猫与母猫一起生活,可以看到母猫的捕鼠行为;第三组小猫出生后就与母猫隔离,而与老鼠一起生活;第四组小猫看到老鼠时就受到电击,形成了逃避老鼠的条件反射。       这些小猫长大后,见到老鼠的反应就不一样:第一组无动于衷;第二组表现出捕鼠行为;第三组即使见到别的猫抓老鼠,也不会去模仿;第四组则是猫怕老鼠,见到老鼠就逃跑。 郭任远作为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家,用此一实验批判了麦独孤的本能论。连猫捉老鼠这一行为都是后天性的,更何况是人的复杂行为呢?这表明人的复杂行为并不能完全凭本能来获得说明。   饥饿时,人会怎样?           戴维·曼德尔曾是前纳粹集中营的一名被关押者,他回忆了一对饥饿的父子为一片面包而争斗的情景。20岁的儿子在父亲入睡时把枕头下的面包偷走了,父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他一遍又一遍地追问他的儿子怎么能干这种事情。第二天,父亲死了。曼德尔解释到:“饥饿带来的后果是难以形容的” 讨论  你有过感觉脱离了家庭和朋友圈甚至遭到他们排斥的时候吗?你对此的反应如何? 福建南平恶性杀人案件        3月23日7时,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前外科医生郑民生55秒内连续刺杀13名小学生,造成8死5伤的惨痛后果。郑42岁,失业、无房、无妻无子。据其自供的作案原因:一是辞职后工作无着,二是恋爱失败,三是受一些身边人员闲言刺激。这些并非很特别的原因,却引发了震惊全国的南平血案。4月8日,一审当庭宣判郑民生故意杀人罪成立,依法判处死刑。        第三节 侵犯动机 一、侵犯和侵犯动机 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 痛苦的行为 二、侵犯动机和行为的理论解释 1、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先天论)    生的本能 ,象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都是生的本能 。    死的本能,他称之为萨那托斯,即希腊神话中的死神,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向外或向内)          马加爵事件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经查死者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的4名学生,唐学礼、杨开红、邵瑞杰和龚博。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而此时马加爵已失踪数天。马加爵1981年5月4日出生,杀人时不到23岁,杀人手段却极其残忍。警方发现尸体死亡原因都为脑部钝器击打所致。2月24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悬赏20万,查缉马加爵。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   班杜拉实验       让三组孩子观看侵犯行为的录像,录像中有对玩偶的侵犯行为(打、踢、摔),但是分为三种结果,其一是影片结尾时让一个旁观者登场称赞打玩偶的行为;其二是让打玩偶的那个人受惩罚;其三则没有评价。把儿童分为三组分别观看三种结果的录像,然后让他们也做玩偶游戏。观察发现除第二组的儿童外,另两组都表现出了侵犯行为(打玩偶)。 三、侵犯行为的控制 1、现状 各种暴力犯罪数量大量增长 2、原因 贫富差距、社会规范松弛、社会信息污染 3、控制 惩罚、减少侵犯行为 楷模、宣泄 第三节 利他与亲和          在青海地震发生时,黄福荣正在玉树县一家孤儿院当义工。本来已及时逃离的黄福荣,为营救被困的孤儿及教师,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拯救了4名孤儿及教师,自己却被倒塌的瓦砾击倒,不幸罹难。  1、利他动机的概念           利他主义:泛指把社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为了社会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原则。     亲社会行为:只要是客观上有利于他人或整个社会的行为都可以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