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矿井采区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某矿井采区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井田一、交通位置 井田位于县城西北14km的英武乡英武村-段家庄一带,隶属于管辖。井田形态呈近梯形,地理坐标东经111°38′40″-111°41′50″,北纬36°54′50″-36°56′51″。 井田东部距南同蒲铁路线灵石站约16公里、东距108国道约5公里,东距大(同)~运(城)高速公路马和出入口处运距约20公里。由南同蒲铁路灵石站与全国铁路网相接,由大(同)~运(城)高速公路马和出入口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接,交通便利。二、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吕梁山与太岳山之间低山丘陵地带,总体地势东部高,西部低。最高点位于东南部的建新原,海拔1142.5m,最低点位于西南部,海拔838.1m,相对高差304.4m。为中低山区地貌。地形较复杂。 三、河流 井田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汾河自北向南从本井田东部外围流过,主要支流有静升河、段纯河、交口河等。 区内及周边无水库、常年性河流等地表水体,井田内各沟谷仅在雨季有山洪流泄,流入汾河支流小河。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井田位于温带季风区,属于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据灵石气象局资料统计表明:年平均最高气温17.1℃,年平均最低气温-5.5℃,年平均气温10.9℃,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21.6℃。年平均降水量510.76mm,最大降水量为625.6mm,最小降水量为380.2mm,降水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年最大蒸发量为2285.1mm。年平均湿度6.55-9.15毫巴,最低1毫巴。封冻日期为每年的10月下旬至次年的三月上旬,最大冻土深度0.93m。年平均初霜期为10月上旬,终霜期为次年4月中旬。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每年春、秋、冬三季多西北偏西风,夏季多东风,一般风力3-4级。、水文地质 (一)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井田内主要河流是交口河(小河)的支流卧牛神河,卧牛神河从井田西部边界附近流过。 交口河(小河):河床平均纵坡20‰。交口河除孙义河和卧牛神河常年有清水出流外,平时水量不大,旱季常年断流,据测常年水径流量约为873万立方米,主要以洪水为主,为半季节性河流,沿河各村可引洪水灌溉。 井田内其它沟谷均属季节性溪流,为汾河水系的上游支沟,河床坡度大,河床宽100-300m,均受大气降水影响,除雨季洪水期水量大外,一般水量很小,甚至断流。 现主斜井标高928.206m、副立井标高952.473m、回风立井887.800m和工业广场等主要建筑均高于当地洪水位859m标高。 2、井田内主要含水层 (1)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主要为奥陶系上马家沟组、峰峰组灰岩,是煤系地层之基底,埋于井田深部,岩性为海相厚层状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容易被水所侵蚀溶解而形成溶洞。据曹村详查区资料,位于上部的峰峰组岩溶不发育,裂隙均为方解石及石膏充填,富水性差;上马家沟组中、上部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中等。峰峰组厚120-160m,上马家沟组钻进70m,水位标543.95-554.08m。单位涌水量0.236-0.412L/s·m,渗透系数0.4952-0.806m/d,水化学类型SO4·HCO3-Mg·(K+Na)·Ca型,矿化度1.7g/L。根据井田西邻距离约1.5km的银源华强(原为靖烨煤化有限公司)水井资料,该井由灵石县水利机械凿井队2008年2月至2008年6月施工,含水层为奥陶系上马家沟组灰岩,岩心在426.0-463.5m破碎,512.2-542.5m溶洞,裂隙发育,井深598.3m,出水量20m3/h(480m3/d),水位标高539.5m。据此水井资料与郭庄泉水位标高,推测井田内奥灰水水位标高约538.6-540.0m,9、10、11号煤层底板最低标高低于奥灰水水位,在井田北部和东部分别存在3处带压开采区,应引起煤矿的注意。 本井田外,有个别水点奥灰水水位较高。距井田正北约20km处的高阳煤矿峰峰组突水,水位标高720m左右。本井田奥灰水突水系数虽然在安全范围内,但也应引起矿方的高度重视。 (2)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层 分布于全井田,为岩溶裂隙含水层,该组地层井田内厚约63.93m-105.28m,平均厚85.39m,除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外,有三层发育良好且易被水溶解的海相石灰岩(K2、K3、K4),厚度约11.1m-20.36m,平均厚16.82m,为本组的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弱至中等,根据本次施工的水文孔ZK1-2的抽水试验资料,水位降深:58.17m,单位涌水量q=0.00165L/s·m,渗透系数K=0.00438m/d,影响半径38.51m。水化学类型Cl·HCO3- (K+Na)型,矿化度0.82g/L。 (3)砂岩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层 主要为K8、K9、K10三层砂岩含水层及层间砂岩裂隙水为层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