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泻性大肠杆菌中.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泻性大肠杆菌中

致泻性大肠杆菌检验技术;概 念;致泻性大肠杆菌按照毒力因子、致病机理和流行病学特征分为5类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肠聚集性粘附大肠杆菌(EAggEC) ;生物学性状;培养特性;在普通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生化特征-1;生化特征-2;抗原结构 ;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TEC是第三世界国家细菌性腹泻和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 ETEC分泌耐热肠毒素(ST)、不耐热肠毒素(LT),具有与致病性相关的菌毛等。 ETEC通过菌毛粘附在小肠上皮细胞,释放毒素ST和LT,刺激腺苷环化酶或鸟苷环化酶的生产,引起肠液分泌和聚积,产生水样腹泻。;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IEC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志贺氏菌基本一致,临床症状与细菌性痢疾不易区分,主要是发烧、腹部剧烈疼痛与不适、毒血症、水样腹泻,粪便中有少量粘液和血。 EIEC通常侵犯大肠,使大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发生局部破坏,细菌被摄入细胞内,侵犯并破坏细胞基底膜,在细胞内扩散、繁殖,并在细胞间扩散,引起细胞的死亡,造成炎症和溃疡。 EIEC的侵袭力由120~140MD的大质粒编码,与编码志贺氏菌侵袭力的大质粒高度同源,丢失了质粒的菌株也随之丧失。;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烧、呕吐、腹泻,粪便中含有大量粘液而无血,症状可持续两周以上,多引起社区的小型暴发。 主要毒力因子包括50~70KD大质粒编码的束状菌毛介导的粘附作用、噬菌体编码的志贺毒素及LEE毒力岛介导的A/E损伤。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是指能引起出血性肠炎的一群大肠杆菌,包括、026:H11、0111:H8、O125:NM、 O122:H19等血清型的部分菌株。 目前认为EHEC的主要毒力因子有志贺毒素、致病性大质粒和LEE毒力岛。 ;肠聚集性粘附大肠杆菌(EAggEC) EAggEC主要与小儿顽固性腹泻有关 EAggEC产生束状菌毛(AFF/ Ⅰ)和聚集性 粘附大肠杆菌毒素Ⅰ(EAST Ⅰ ) AFF/ Ⅰ和EAST Ⅰ 的基因位于60MD质粒上;样品的采集与处理;EPEC:婴幼儿水样或蛋花样便 EIEC:细菌性痢疾样便 ETEC:霍乱样水样便 EHEC:早期为水样便,后为血便;检验程序;直接分离培养;增菌培养;磁珠分离;结合:在18~30℃环境中,将上述Ep管连同磁板架放在适合的装置上转动或用手轻微转动10min,使E.coli O157与免疫磁珠充分接触。 注意: 室内温度 ,保证结合时间。 结合时不要将磁铁插入到磁板架中。 用手转动时应轻轻颠倒Ep管架,不可剧烈摇动。保证磁珠与O157的结合。 ;捕获:将磁板插入到磁板架中浓缩磁珠。在3min内不断地倾斜磁板架,确保悬液中和盖子上的免疫磁珠全部被收集起来,此时,在Eppendorff管壁中间明显可见的圆形或椭圆形棕色聚物。 吸取上清液:取1支灭菌的加长吸管,从免疫磁珠聚集物对侧深入液面,轻轻吸走上清液。当吸到液面通过免疫磁珠积聚物时,应放慢速度,以确保免疫磁珠不被吸走。如吸取的上清液内含有磁珠,则应将其放回到Eppendorff管中,并重复2. 4步骤。每个样品换用1支加长吸管。;免疫磁珠的滑落:某些样品特别是那些富含脂肪的样品,其磁珠积聚物易于滑落到管底。在吸取上清液时,很难做到不丢失磁珠,在这种情况下,可保留50~100μL上清液于Eppendorff管中。如果在后续的洗涤过程中也这样做的话,脂肪的影响将减小,也可达到充分捕获的目的。 洗涤:从磁板架上移走磁板,在每个Eppendorff中加入1mL PBS-Tween20洗液,转动磁板架3次以上,洗涤免疫磁珠混合物。重复上述步骤2.4~2.6。;重复上述步骤2.4~2.5 注意: 洗涤共3次,动作要轻柔。 吸取上清液至磁珠聚集物处时,应放慢速 度。上清液的吸取应尽量完全。 使用多块磁珠分离装置时,磁铁与磁铁应 远离放置。 免疫磁珠悬浮:移走磁板,将免疫磁珠重新悬浮在100μL PBS-Tween20洗液中。;涂布平板 用漩涡混合器将免疫磁珠混匀,用加样器各取50μL免疫磁珠悬液分别转移至CT-SMAC平板和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一侧,然后用涂布棒将免疫磁珠涂布平板的一半,再用接种环划线接种平板的另一半。待琼脂表面水分完全吸收后,翻转平板,于36±1℃培养18~24h。注意,若CT-SMAC平板和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表面水分过多时,应在37℃下干燥10~20min,涂布时避免将免疫磁珠涂布到平板的边缘。;大肠杆菌在选择性琼脂平板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