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国际心肺脑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解析.ppt

2005 国际心肺脑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 国际心肺脑复苏及 心血管急救指南 介绍 刘秋菊 前言 2005年1月23-30日在美国德克萨 斯州的达拉斯市,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主办的国际共识会议,讨论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有关的治疗推荐意见。 前言 38位专家作为专题作者 组织282个工作者 分成8个专题组 用循证医学方法 讨论了276个问题 前言 依据国际复苏联盟2005年心肺复苏的国际共识,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编写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CPR和ECC指南 于2005年12月在美国《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该指南凝集了全球110个国家、地区医学专家的心血。 取代2000年CPR和ECC指南 本指南共十四章 CPR的目标: 挽救生命,恢复健康, 解除病痛和减少伤残。 2005指南最重要的变化 如何改进、简化CPR培训程序和提高复苏成功率——重点关注的问题 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的重要意义——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5指南最重要的新建议 (1)删除了非专业急救者开始胸外按压之前的生命体征评估:对非专业急救者的培训改为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先进行2 次人工呼吸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第4和11章)。 (2)简化了人工呼吸的程序: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 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第4和11章)。 2005指南最重要的新建议 (3)删除了对非专业急救者在无胸外按压时的人工呼吸训练(第4和11章)。 (4)建议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实施单人急救时,单次(一般的)按压/通气比例为30:2。该建议目的在于简化教学和提供更长时间不间断胸外按压(第4和11章)。 2005指南最重要的新建议 (5)由医疗保健人士实施的儿科基本生命支持指南,将“儿科患者”定义修改为青春期前患者(第3和11章),但是由非专业急救人员应用的儿童心肺复苏指南(1到8岁)没有变化。 2005指南最重要的新建议 (6)增加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被授以“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每分钟100 次的速率),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第3,4和11章)。 2005指南最重要的变化 (7)建议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 组(约2 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分钟时(第5章)。 2005指南最重要的新建议 (8)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治疗期间,推荐两次心跳检查之间给予约5 组(或者约2 分钟)心肺复苏(第5、7.2和12章)。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心肺复苏,先行胸外按压,而心跳检查应在5组(或者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进行。 2005指南最重要的新建议 (9)推荐所有的急救措施,包括高级气道开放(例如气管内导管,食管-气管导管[Combitube],或喉部面罩气道[LMA])、给药和对患者重新评价时,均应保证胸外按压间隔最短化。推荐无脉性心脏骤停治疗期间应限制对脉搏的检查(第4、5、7.2、11和12章)。 ?? 2005指南最重要的新建议 (10)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时,推荐电击1次后而非电击3次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开始胸外按压):这是因为新式除颤器首次电击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并且已知道如果首次的电击失败,给予胸外按压可以改善氧供和养分运送到至心肌,使得随后进行的电击更可能除颤成功(第5、7.2和12章)。 2005指南最重要的新建议 (11)增加强调新生儿复苏时通气的重要性,不再强调应用高浓度氧气的重要性(第13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吸氧过多使视网膜血管超快速发育,已经超过了眼内其他组织的生长速度,最后导致失明。 2005指南最重要的新建议 (12)再次确认符合国立神经病及中风研究所(NINDS)入选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应用纤溶剂(tPA)能够改善预后。tPA 应由医师在下列条件时使用:定义清楚的协议书、经验丰富的小组和卒中监护的机制保证(第9章)。 (13)新的现场急救建议(第14章)。 心源性猝死 侯耀文 高秀敏 马 季 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源性猝死的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女性为3.6/10万 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一旦发作,其有效抢救时间窗非常短暂。这是因为猝死本身多由室颤引起,而室颤的除颤治疗开始的越早越好,成功的机会越大。据统计,室颤发生后的1分钟之内实施抢救,其成功率是95%,2分钟以后抢救成功率就是75%,而4、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