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膜下滴灌技术与效益
浅议膜下滴灌技术与效益 摘要:膜下滴灌技术则独辟蹊径,将滴灌带置于地膜的下方,既使用了滴灌这一目前最先进的灌溉技术,又保留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势。滴灌属于工程节水措施,地膜覆盖栽培属于农艺节水措施,二者的巧妙结合,催生出一个全新的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技术。
关键词:膜下滴灌技术;效益
Abstract: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is inventive, under the drip irrigation belt is arranged in the plastic film, drip irrigation is used the most advanced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retains the advantages of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Drip irrigation belongs to the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water saving,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of agronomic water-saving measures, ingenious combination of the two, gave birth to the technology of drip irrigation is a new irrigation technology -- membrane.
Keywords: membrane the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benefit
中图分类号:S27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顾名思义,膜下滴灌其实就是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的结合的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和一般滴灌相比,膜下滴灌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滴灌带放在了地膜下面。但就是这个看上去并不复杂的组合,却产生了十分显明的节水效果。
滴灌能够节水,这是人所共知的。因为滴灌一改传统灌溉中水流的连续形态,使之成为间断性的水滴,直接作用于作物的根系附近的土壤区域,作物根系区域以外的行间、棵间土壤则无须浇灌,即由传统的“浇地”模式变为“浇作物”的模式。因此,同样种植面积内,灌水的面积大大减小,自然要比传统灌溉省水。一般情况下,滴灌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9以上。滴灌是微灌技术的一种,属于工程节水的范畴。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艺措施。起初,使用地膜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温增墒。地膜覆盖技术最早推广应用是由日本开始的,时间为1955年。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推广该技术。我国于1978年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北方的大部分旱作农作物都采用了地面覆盖技术。目前,我国的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已居世界首位。截止到1997年,我国地面覆盖面积已超过1. 8亿亩(地膜)和2000万亩(棚膜)。据农业部的预测,2005年,我国可覆盖的地膜面积和棚膜面积分别为5.5亿 亩和5000万亩。
除了采用地膜覆盖外,也可采用其它材料进行覆盖,如秸杆覆盖、砂石覆盖、灰分覆盖、厩肥覆盖、熟土覆盖等。
在旱作农业中,作物覆盖地膜可以延长生长期,更加有效地利用光热资源,但仍需要补充灌溉。地膜覆盖条件下如何灌溉,成为一个新问题。
早期对地膜覆盖作物进行灌溉时,一般采用揭膜灌的方式。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首创了膜上灌溉技术(也称覆膜灌溉),简称“膜上灌”技术。其原理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在沟畦内铺设地膜,减少灌溉水流在沟畦内的渗漏,并通过地膜侧缘或放苗孔入渗供给作物水分,从而达到节水省水的目的。目前已经衍生出开沟扶埂膜上灌、培埂膜上灌、膜孔灌和膜侧灌等形式。作为地面灌溉新技术,膜上灌一直是覆盖栽培条件下灌溉的主要方式。其中以膜孔灌溉和膜上膜侧灌溉最为先进和最为常用。目前已经被广泛推广,不仅用于蔬菜、棉花、玉米等条播作物,而且也适用于穴播的冬、春小麦等作物。
膜上灌是在地膜覆盖条件下,经过对传统灌溉技术的改进而形成的。就其类型而言,仍属于地面灌溉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则独辟蹊径,将滴灌带置于地膜的下方,既使用了滴灌这一目前最先进的灌溉技术,又保留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优势。滴灌属于工程节水措施,地膜覆盖栽培属于农艺节水措施,二者的巧妙结合,催生出一个全新的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技术。
1、膜下滴灌技术的机理
灌溉节水分别在输水、浇灌、吸收和转化等四个环节完成。膜下滴灌节水的机理,主要在于它在除输水环节以外的三个环节都实现了节水。膜下滴灌的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