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09章 冰川.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9章 冰川

冰川是由于地球表面的终年积雪,在日照、升华、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转化为冰川冰,并发生运动而形成的。 雪原 降雪不能在一年之内全部融化或升华的地区,经过长年累月的累积就会形成终年积雪区,称为雪原。 雪线 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 积雪厚度一般达到40m时,底部的雪就开始转化为冰川冰。 冰形成于雪线之上,但却可以运动到雪线以下。雪的密度为0.085 g/cm3 。 冰川冰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复杂过程,雪经过融化、冻结和升华等作用逐渐地转变成粒雪,粒雪的密度大约在0.2—0.4 g/cm3左右;在压力和结晶的继续作用下逐渐地变成冰川冰,冰川冰的密度为0.9 g/cm3 。 冰川冰在重力和上覆冰雪的压力作用发生运动,形成冰川。 9.1 冰川的类型 从大的方面,冰川可以分为两大类,山岳冰川和大陆冰川。 拱形冰川 从同一源地向不同方向流出的冰川。 悬冰川 位于陡峭的山坡上,填充在较小的盆地里,从盆地中伸出的短舌状冰川。 冰窝冰川 形成于安乐椅状的山窝中. 大陆冰川 目前只有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发育有大陆冰川。其特点是盾状形态、厚度大、不受地貌影响、冰源区在大陆中部、辐射状流动。 9.2.1 冰川运动 冰川运动的速率一般很低,其特点就是非常缓慢,在短时间里一般人很难察觉到,因此一开始人们以为冰川是不运动的。 各地区的冰川运动速率也很不一样,山岳冰川的运动速率一般是每年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喜马拉雅山地区最大速率可以达到1300米/年。 大陆冰川的运动方式则是边缘部分较快,中间部分较慢。 9.2.2 冰川运动动力学 由于冰川冰是固体形态,因此不能像水一样地连续流动。同时受到冰川底部地形的影响,冰川冰会发生破裂、相对滑动、平移、逆冲等作用,甚至形成叠瓦状构造。 大陆冰川的运动和山岳冰川的运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冰川边缘的位置经常发生变化。 9.3 冰川和冰水流的地质作用 9.3.1 冰川的刨蚀作用 冰川对其底部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刨蚀。 由于冰川的压力和破坏,使底部岩石发生破碎,这些破碎的岩石在冰川的携带运动中更增加了冰川的刨蚀能力。其结果是使冰川底部岩石形成擦痕、沟槽。可以指示冰川运动的方向。 岩石的突出部分会被刨蚀成特征的长圆形突起——羊背石。 在山岳冰川的刨蚀作用中常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如围谷、冰斗、刃脊、角峰、U型谷等。 围谷 冰川刨蚀形成的洼地 冰斗 位于山坡处的漏斗状地形 刃脊 被冰川刨蚀成陡峭的刃状山脊 角峰 刃脊交会的山峰 U型谷 冰川流动过程中对底部地形的改造形成的特殊地貌。 9.3.2 冰川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冰川具有很强的搬运能力,由冰川所携带的粗大碎屑物称为冰川漂砾。其主要特征是表面常有冰川擦痕,并常有一面以上磨平面。 所有被冰川搬运和沉积的松散碎屑物都称为冰碛物。冰碛物按照其所在冰川中的位置,又可分为侧碛、中碛、内碛、底碛、终碛等。 当冰川消融时,其携带的冰碛物就会沉积下来,形成冰水沉积。冰水沉积物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终端冰碛物 冰川的前缘长期稳定在某一位置上,冰川所携带的碎屑物也长期堆积在冰川消融的前缘位置,使大量的冰碛物堆积成不同高度的堤或梁。在冰期过后可以形成堰塞湖泊。 冰砾堤 在地貌上表现为狭长的梁子,其延长方向与冰川运动的方向一致,是冰川在消融的过程中,冰川前缘不断退却时留下的终碛物。 9.4 地质历史中的冰川 在地质历史中有多次全球规模的冰期,并且发育了分布广泛的大陆冰川。 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第四纪冰川的发育,从新第三纪末期开始至今有四次较大冰期: 智群、民德、里斯、玉木。在两次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最后一次冰期玉木冰期至今大约20000 —15000年。 晚古生代有一次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占据了曾经连为一体的南大陆(冈瓦纳古陆),包括现在的南极洲、澳洲、非洲、南美洲和印度次大陆。这一冰川活动也是晚古生代以后,冈瓦纳古陆解体的一个证据。 有资料表明早古生代也有一次较大的冰川活动。 前寒武纪冰川活动也很频繁,我国的主要冰碛岩主要是形成于至今大约700Ma的震旦纪,分布广泛。 9.5 冰川发生的原因 天文假说 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太阳黑子活动、宇宙尘等因素有关。 大气成分变化 主要与CO2的含量有关,即CO2的温室效应。 海平面的变化 是冰川活动的原因还是结果尚未研究清楚。较大的可能性是结果。 实际上地球历史中的冰川活动并未发现明显的周期性,因此冰川活动的成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9.6 冻土带的地质作用 在一些寒冷地区,地下的冰冻岩石或泥土在夏季也不能消融,成为永久的冻土带,往往会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 鼓包 较为潮湿的、透热性较好的地区首先冻结鼓起,形成鼓包。 多角形石滩 由石块下动土的反复作用形成的。 泥流阶地 山坡上冻土在夏天消融时发生缓慢的塑-粘性流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