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的膀胱功能训练.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CI的膀胱功能训练_

SCI的膀胱功能训练 天津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 李励 一,概述 排尿的神经生理 支配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有盆神经、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 上述神经均含传入和传出神经,来自腰骶部脊髓。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即在腰骶部的脊髓。 盆神经—副交感神经—收缩逼尿肌、松弛膀胱内括约肌—促成排尿 腹下神经—交感神经—松弛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抑制排尿 阴部神经—躯体神经—受意识和反射控制—外括约肌收缩 正常排尿的过程 1; 膀胱内尿量增加,内压达15cmH2O(1.47KPa)以上时—刺激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冲动沿盆神经经过腰骶部排尿初级反射中枢—同时也达到脑干和大脑皮质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产生尿意 2;如当时无排尿机会,脊髓的初级排尿中枢便会受到大脑皮质高级中枢的抑制,直到有适当机会时,抑制才会被解除。 3;排尿反射—冲动由盆神经传出—收缩逼尿肌—松弛内括约肌—尿液进入后尿道—刺激后尿道的感受器—冲动再次传导到脊髓排尿中枢—反射性的抑制阴部神经——松弛外括约肌—膀胱压出尿液(腹肌、膈肌收缩帮助膀胱增压) 排尿障碍的种类 排尿障碍可以由于:脑、脊髓病变引起,也可由膀胱、尿道结构改变所引起。 例如:无抑制性膀胱的病变部位属高位大脑中枢,可以是皮质运动中枢,也可以是内囊,膀胱容量减少,无残余尿,排尿突然无调节; 反射性膀胱的病变为腰骶以上横断,膀胱知觉障碍,容量减少,有少许残余尿,排尿突然无调节; 自动膀胱的病变为腰骶以下,膀胱的反射弧完全中断,膀胱无知觉,容量稍减少,有残余尿,排尿不完全。 排尿障碍的类型 自动膀胱(反射性、核上型、痉挛性、过度紧张性膀胱):颈髓、胸髓损伤时,可无意识收缩而反射性排尿。 自律膀胱(核下型、迟缓性、低张力性膀胱):损伤水平在腰髓以下(脊髓的膀胱反射通路被阻断),压力可使尿液排出。 排尿障碍的分期 急性期:脊髓休克期,膀胱迟缓,呈无张力性膀胱。 恢复期: 固定期: 若在急性期得到适当的尿路管理,则受伤后1~3月即可移行到恢复期、固定期。 排尿障碍的评定 1,B超、膀胱镜、X线等常规检查:已明确泌尿系统有无器质性病变。 2,尿流动力学检查:尿流效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尿道括约肌肌电图等。 3,尿流动力学分类:有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无反射两类、 排尿障碍的治疗目的 控制或消除尿路感染,恢复排尿和膀胱储尿功能,减少残余尿和保护肾功能。 根据障碍的类型,选用适当的方法促进膀胱排空,如增加膀胱压力、减低膀胱出口阻力、间歇自行导尿术、药物的应用、手术等。 增加膀胱压力 1,挤压下腹部:用双手挤压下腹部(Creed法),不但能让腹肌收缩,因为腹肌收缩时尿道括约肌同时收缩,不利于排尿。 2,扳机点排尿:通过刺激会阴部、大腿内侧、牵拉阴毛、挤压阴茎、刺激肛门等寻找诱发反射性排尿的扳机点,建设反射性排尿。 3,增加逼尿肌收缩:选用氯贝胆碱。 口服,成人常用量为10~30mg,每日3~4次。开始可用5~10mg,以后每小时重复给药,直用至30mg,或获得满意效果。给药后30~60min起效,作用持续1h。 皮下注射,常用量为2.5~5mg,必要时每隔15~30min重复注射,最多4次。以后视病情,每日注射数次。皮下注射后,5~15min奏效。 本品仅限于皮下注射,不作静脉或肌肉注射,以免发生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用时注意不宜过量。 合用交感神经节阻断药可能会引起血压明显降低。  阿托品为特效对抗剂,一旦发生毒性症状可使用。 导尿 一,间歇性自行导尿术: 残尿量多或尿储留患者,多由医务人员进行持续性或间歇性导尿。许多学者证实,间歇性自我清洁导尿,费用低廉、方法简便。患者经此治疗可形成自主反射性排尿。 每4小时一次,限制饮水量,早/中、晚各400ml,10am/4pm/8pm各200ml,从8pm到次日6am不饮水。 如2次导尿间能自动排出100ml以上的尿,且残留尿仅为300ml或更少,可改为6h一次。如果2次导尿间能自动排出200ml尿,且残尿量少于200ml,可改为8h导一次,达到自动排尿不多于每2小时一次,排尿后残尿量少于100ml,终止导尿。 导尿 二,留置导尿:多用于急性尿储留。 急性期时膀胱呈无张力状态,易致尿储留。留置尿管成为此期膀胱管理的主要方式,定期更换尿管和尿袋,在大量输液期过后,配置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可早日改为间歇导尿。 其缺点: 1,机械性刺激:可引起尿道周围炎、膀胱结石,严重者可形成尿道周围脓肿、阴茎脓肿、尿瘘,出现慢性膀胱痉挛。 2,长期持续引流,可使膀胱容量缩小。 导尿 三,假性导尿(接尿器):用于尿失禁,应加强局部皮肤护理。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