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0
第二部分 近代中国 第八单元 危机、变法与革命 1、历史背景 ①时代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控制某国的一部或全部作为自己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侵略的特殊地区,不许他国涉足。 租借地: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将其划定的地区强行“租借”。租期25年至99年不 等。租借地实行的是直接的殖民统治,相当于半殖民地中的殖民地。 阅读漫画,根据教材分析清晚期导致“民众痛苦”的原因有哪些? 外债;内因:沉重的捐税;官吏的压榨;自然灾害等等。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4、失败原因及教训 5、变法的历史意义 ①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爱国) ②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进步) ③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启蒙) 材料1??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十万,自兵民以至与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 材料2??? 清政府令驻外使节向各国政府解释:“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只太蹙,深恐各使促使不及,激成大祸。亦恐直东两省同时举事,将两省教士教民使无遗类。所以不能不踌躇顾者以次。” 新政上谕 废除科举后,政府和社会上出现了兴办新式教育的热潮,从恢复、扩建京师大学堂开始,各省先后创办了高等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以及各种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到1909年,各类新式学堂达59117所,学生数逾160万。 2、 “预备立宪” 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有14条,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纳税、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却没有实际意义的权力。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批不平等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⑤设外务部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反帝;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内 容 影 响 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 战争及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补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它策。 1、清末“新政” 1901年起 影响 经济:振兴实业,奖励工商 军事:改革兵制,编练新军 文化:废除科举,设立学堂、奖派留学 内容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方思想的传播; 加重人民负担。 “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将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世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 1905年慈禧太后称“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必决意行之”。 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五、辛亥革命 1、时代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