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doc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一、食管的解剖生理概要   食管上连咽部,约起于第6颈椎平面,下端在膈下与贲门相连接,长约25cm,门齿距食管起点约15cm。食管位于气管之后,但因气管的下端稍偏,故在气管分叉处食管的前面是左支气管。食管分为颈、胸、腹三部,胸部食管为了便于描述,又分为上、中、下三段。   食管有三处较为狭窄:一处在食管上端,有环咽肌围绕食管的人口;另一处在主动脉弓水平,有主动脉和左支气管横跨食管;最后一处在食管下端,即食管穿过膈的裂孔处。这三处狭窄是生理性的,但常为瘢痕性狭窄、憩室、肿瘤等病变的好发区域。   二、胃的解剖生理概要   胃位于腹腔左上方,为一弧形囊状器官,上连食管,入口为贲门,出口为幽门,连接十二指肠。胃壁从外向内分为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肌层在贲门和幽门处均增厚形成贲门和幽门括约肌。黏膜下层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丛。黏膜层有丰富的腺体,由功能不同的细胞组成:①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和凝乳酶原;②壁细胞,分泌盐酸和抗贫血因子;③黏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有保护黏膜、对抗胃酸腐蚀的作用。胃底和胃体腺由主细胞、壁细胞和黏液细胞组成,而胃窦只含黏液细胞;④胃窦部有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⑤胃底部尚有功能不明的嗜银细胞。   胃是贮存和消化食物的重要脏器,具有运动和分泌两大功能。混合性食物从进食至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胃液由壁细胞和非壁细胞分泌的成分组成。壁细胞分泌盐酸,而非壁细胞分泌的成分几乎相当于细胞外液,呈碱性,钠是主要离子。胃液分泌可分为自然分泌(消化间期分泌)和刺激性分泌(消化期分泌)。   三、小肠的解剖生理概要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指肠位于幽门和空肠之间,呈“C”形,长约25cm,分为球部、降部、横部和升部四部分。十二指肠除接受胆汁和胰液外,本身还能分泌碱性十二指肠液,内含多种消化酶。空肠大部分位于上腹部,回肠主要位于左下腹和盆腔,末端连接盲肠。   小肠系膜长,呈扇形,根部窄,固定在腹后壁,活动度较大。小肠壁由内至外分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空肠回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分布与动脉相似,最后汇入门静脉。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黏膜分泌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使食糜在小肠内分解和吸收。   四、大肠的解剖生理概要   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下接直肠。在末端回肠进入盲肠处,有黏膜和环形肌折叠成的回盲瓣,能阻止大肠内容物反流入小肠,并控制食物残渣进入大肠的速度。结肠的静脉分别经肠系膜上下静脉汇入门静脉。   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还能吸收部分电解质和葡萄糖。结肠内存在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利用肠内物质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合物和短链脂肪酸等,供体内代谢需要。   阑尾起于盲肠根部,外形呈蚯蚓状,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由于阑尾随盲肠的位置改变而多变,阑尾尖端可指向六个方向。阑尾动脉是肠系膜上动脉所属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属无侧支的终末动脉,当血运障碍时易致阑尾坏死。   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以腹膜反折为界,直肠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下段直肠位于腹膜外。直肠外层为纵肌,其下端与肛提肌和内外括约肌相连。内层是环肌,在直肠下端增厚而成为肛管内括约肌,属于不随意肌,受自主神经支配,有协助排便的功能,无括约肛门的功能。肛管外括约肌属随意肌,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部分肛提肌共同组成肛管直肠环,具有括约肛管的功能,若手术切断后,可引起肛门失禁。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肛管长约3cm,上自齿状线,下至肛门缘。   齿状线的临床意义:上皮组织、神经支配、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齿状线为分界,以上为黏膜、自主神经、直肠上下动脉、门静脉分支汇入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以下为皮肤、躯体神经、肛管动脉、下腔静脉汇入腹股沟淋巴结。直肠与肛管周围有数个间隙,常见的有骨盆直肠间隙、坐骨肛管间隙和肛门周围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是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   直肠的主要功能是排便,也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   五、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概要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胆管、胆囊及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胆道可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系统。肝内胆管起始于肝内毛细胆管,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肝外胆管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胆道系统具有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   六、胰腺的解剖生理概要   胰腺属腹膜后器官,横于上腹部第1~2腰椎前方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