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舞蹈语言表达和交流媒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具——舞蹈语言表达和交流媒介

道具——舞蹈语言表达和交流媒介   [摘 要]自远古时期人们手执干戚羽尾而舞,舞蹈道具就与舞蹈本体不可分离了。道具不仅可以丰富舞蹈语言、帮助舞蹈语言的传达,它本身也是舞蹈言说的主体部分之一。在舞蹈语言的表达与交流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语言学的角度,对道具与舞蹈语言之间的关系做尝试性的探究。 [关键词]舞蹈语言 道具 表达 交流 媒介 一.语言以及舞蹈语言 关于语言定义的探讨同舞蹈定义一样,由于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种说法。《辞海》中有较为普遍认可的释义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是认识事物的工具;作用于文化时,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舞蹈属于语言交流的非言语系统的重要部分。将身体视为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也是有关身体的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传统。从符号学角度切入,舞蹈语言就是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的为主要手段,起到信息传递和语言交流的作用。资华筠先生在其著作《舞蹈生态学》中,就舞蹈的功能而言把舞蹈分为自然舞蹈和表演舞蹈。依据这样的分类,本文所探讨的就存在于舞台空间的表演舞蹈而言。 二.道具与舞蹈语言的表达与交流 1.道具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定义是:“舞蹈道具是为舞蹈表演而制作的用具,是构成舞蹈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舞蹈词典》中也有关于道具的定义:“舞蹈道具是舞蹈表演时所用的舞具,是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性格的辅助手段,也是表现环境渲染气氛的有力工具。”上述都是针对表演舞蹈而言,舞蹈道具是因舞蹈而产生并与舞蹈融为一体,是舞蹈视觉形象中重要的有机成分,起到促进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我们把道具定义为是舞者身体的延伸部分,舞者的肢体乃是“说话”的载体,由视觉为主的感官作为中介,道具是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所使用的工具之一。其中,舞蹈语言的表达乃是针对与道具直接相关的舞者而言——肢体与物体相互交融以表达舞蹈内容或意义。舞蹈语言的交流则是从观者的角度而言——通过舞蹈道具领会某些意义。所有的道具,如果不是放置于舞台之上,可能就只是普通的物品,是舞台的呈现赋予了道具特殊的意义,道具的功能也由此产生。 2.道具在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中的作用 有关道具作用的阐释已很全面。如舞蹈学者朴永光在其著作《舞蹈文化概论》中把舞蹈道具的功能大概分为了寓意性、象征性、表意性、戏剧性、技艺性,又从观者的角度说明了道具是把握舞蹈内容的媒介,或者具有获得某种视觉刺激带来的心理快感的作用。在此我仅从舞蹈语言的传达作简要说明: 1)道具是文化的载体。道具可以赋予舞蹈语言一定的历史或文化含义。从舞者使用的道具有时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属性,有时可以看出作品表达的环境或是历史背景等等。如万玛尖措作品《静静的玛尼石》,“玛尼石”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强烈民族属性的符号,不仅传达出藏族这一特定的族群属性,还表达出了超自然的灵性——“吉祥如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2)道具是情感的寄托。如同诗歌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创作手法,舞蹈也可通过道具来抒发情怀,生动的表现内心世界。这是通过舞蹈道具与肢体结合的形式去寻求舞蹈语言表达的真实可感性。“小手绢”寄托着儿时的梦,“纸飞机”表达着充满希望和梦想的人生理想等等。 3.道具的发展。 由隆荫培和徐尔充编著的《舞蹈艺术概论》中对舞蹈语言提出了几点审美规范原则,其中就有“发挥舞蹈创作主体的独创性”。舞蹈语言的创造也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舞蹈创作的大背景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有新的舞蹈语言来表现,而道具作为舞蹈语言的表现载体,也需要随时代的变迁而创新。 无论是从种类还是表现形式上看,舞蹈道具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性。道具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存信仰息息相关。纵观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历程,远古时期就有了“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执牛尾、鸟羽而舞等,后又有执干戚、龠翟而舞等等。在汉代以前,舞蹈使用道具较为频繁和常见,而在魏晋南北朝以后就放下了一些道具,逐渐转向人的身体的舞动。但这不表示舞蹈舍弃了道具,相反,随着时代变迁,舞蹈道具的运用对于舞蹈语言的表达与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腰鼓舞和大秧歌迈开了共和国最初的舞蹈步伐,随后又有《荷花舞》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近年来,随着西方现代舞及其创新思想的传播,道具运用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突破。如《云门舞集2》作品《下回见》使用了领带、眼镜甚至内衣等极富现代特征的道具,形象的表现了上班族的都市生活。 4.道具的多样化呈现方式。 笔者认为,舞蹈道具并不是孤立存在,它同舞者的身体一同参与到舞蹈表现中来,并与其他因素诸如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