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宝肖像歌》和四位紫砂历史名人
《陶宝肖像歌》和四位紫砂历史名人 宜兴紫砂壶,在明正德年间由金沙寺僧供春滥觞,而经万历时大彬完善,逐步向“文人壶”发展,至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已广受文人雅士的欢迎。能拥有一把名匠制作的紫砂壶,两三友朋把玩品茗,一人一壶,旋瀹旋饮,真是其乐无穷!当时有一把名匠制作的紫砂壶,先由一位知名文人收藏,后又割爱赠予一位锦衣卫将军。这位儒雅将军爱不释手,请人将壶图绘“肖像”,并命之曰“陶宝”;于是引来许多文人题诗赞咏,写下了许多首《陶宝肖像歌》,演绎了一出精彩的传奇故事。
《陶宝肖像歌》
宜兴紫砂历史上第一部典籍、明周高起写的《阳羡茗壶系》,书最后附有三首诗,其中就有一首诗人林古度写的《陶宝肖像歌》。后来清吴骞编的《阳羡名陶录》“文翰”中再次把这首赞美紫砂壶的诗收录并加了副题:“为冯本卿金吾作”,全诗如下:
陶宝肖像歌为冯本卿金吾作 林古度
昔贤制器巧含朴,规仿尊壶从古博。我明供春时大彬,量齐水火抟埴作。
作者已往嗟滥觞,不循月令仲冬良。荆溪陶正司陶复,泥砂贵重如珩璜。
世间茶具称为首,玩赏楷模在人手。粉锡型模莫与争,素瓷斟酌长相偶。
义取炎凉无变更,能使茶汤气永清。动则莫持慎捧执,久且色泽生光明。
近闻复有友泉子,雅式精工仍继美。常教春茗注山泉,不比瓶罍罄时耻。
以兹珍赏向东吴,胜却方平众玉壶。癖好收藏阮光禄,割爱举赠冯金吾。
金吾得之喜绝倒,写图锡名曰陶宝。一时咏赞如勒铭,直似千年鼎彝好。
现将此诗用白话译述如下:
古代能工巧匠制作器皿做到外表小巧而内含拙朴,参考古代的酒樽仿形制作。我们明朝的供春、时大彬,加水调砂泥,抟埴成壶,入窑烧成砂壶,从他们开始后续传承,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做壶了。宜兴官员管理、复兴陶业,紫砂壶如今贵重如美玉了。紫砂壶在茶具中可称世间第一,人们欣赏把玩爱不释手。瓷壶、钖壶都比不上砂壶,手捧砂壶斟茶于白瓷盏中,把酒品茗相伴左右,主要是看重它茶水不受寒暑影响,能发茶汤之真味,而且经常摩挲把玩养壶,时间长了砂壶变得更有光泽。近来听说有一位制壶高手徐友泉,他制的壶造型古雅、工艺精美。用他的砂壶以山泉水沏泡春茶,其身价不比瓶罍与珍玩稍差。这把砂壶在江浙一带,要胜过许多珍贵的玉壶了。雅好收藏的阮光禄大夫,将此心爱之物赠予冯金吾将军,将军得到后欣喜非常,让人将这把壶画了下来,并题名为“陶宝”。一时之间引来文人朋友咏赞不绝,认为这把壶比千年留下的青铜鼎彝还要好。
陶宝壶与四位历史名人
令人称奇的是诗中这一把被称为“陶宝”的壶,涉及到四位历史名人。
一是这首诗的作者林古度(1580-1660年),字茂之,号那子,别号乳山道士。他是明末清初奇特的“遗民诗人”,福建福清人。林家是书香门第,风雅传承,其父林章、兄君迁、妹玉衡,个个能诗。他一生经历明万历、天启、崇祯,清康熙、顺治五朝,但明之后“入清不仕,身佩万历钱一枚,以示不忘故国”。他人品、字品、学问俱佳,时人称为“东南硕魁”。他一生布衣,一世清贫,晚年穷困潦倒,长寿多辱,曾在乳山挖一空穴,称为“茧窝”,晚年就躺到穴里,死了免得下葬,但偏偏又死不了,倒是先双目失明。他曾写《冬夜》诗自嘲云:“老来贫困实堪嗟,寒气偏归我一家。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但他虽贫困却不忘矢志著书、刻书、印书,在保存中华典籍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在生前曾自选诗作600多首,托友人王士祯为其刻印诗稿,但王士祯因事迟迟未能兑现,直到40年后,临死之前托付弟子刊印了《林茂之诗集》上下两卷,终践“挂剑之约”,不过仅收200余首诗。这首《陶宝肖像歌》是应酬之作,显然并非其代表作,却因歌颂了“陶宝”紫砂壶而被《阳羡名陶录》等转载流传下来。
第二位名人,这把“陶宝”壶的作者,紫砂名匠徐友泉。徐友泉(公元1573-1620年)名士衡。徐友泉是时大彬高足,但他并非出身于业陶世家,他的拜师学艺还有一段传奇故事。他的父亲喜欢时大彬的壶,于是请大彬到家中来做壶。“一日强大彬作泥牛为戏,不即从,友泉夺其壶土,出门而去。适见树下眠牛将起,尚屈一足,注视捏塑,曲尽厥形。携以示大彬,一见惊叹曰:如子之智,异日必出吾上。因学为壶。”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可见徐友泉在捏泥制陶方面很有灵气、天赋。果然,他后来“仿制古尊罍诸器、配合土色所宜,毕智穷工,移人心目。”他制的壶款式造型极多,配色尤妙,“种种变异,妙出心裁”。徐友泉是一位壶艺创新高手,但他却很有自知之明,“晚年恒自叹曰: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认为自己不及师父时大彬。当时文人对其壶艺评价极高,把时大彬、李(大)仲芳与徐(大)友泉并列“壶家妙手称三大”。吴梅鼎《阳羡茗壶赋》中在赞美了时大彬、李仲芳……诸多名工巧匠的不同壶艺风格特点后,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进乎道者,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