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章-植物化学物_.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植物化学物_

植物化学物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机制 皂甙: 在肠中与初级胆酸结合形成微团,微团不能通过肠壁而减少了胆酸的吸收,使胆酸的排出增加; 皂甙可增加初级胆酸在肝脏中的合成,降低血中的胆固醇浓度。 生育三烯酚、硫化物:可抑制肝中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酶(HMG-CoA )。 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 植物化学物还具有调节血压、血糖和血凝以及抑制炎症等作用。 对健康保护作用的流行病学证据 200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证实: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人类多种癌症的发生 ,发生率大约低50%。尤其对胃肠道、肺和口腔/喉的上皮肿瘤。 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与食用大量蔬菜有关。 流行病学证据还显示摄入大量蔬菜和水果可降低男性脑卒中的危险性。 对健康保护作用的流行病学证据 目前已建立了食物和体液中多种植物化学物的检测方法,而且能够对其浓度、生物利用率和生物动力学进行评价。但对某些植物化学物与特殊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还需要识别出一些短期的生物标志物作为健康保护作用的指标。 对健康保护作用的流行病学证据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营养学家将会准确地告诉人们应吃哪种食物,吃多少,而不是像今天这样笼统地说“多吃蔬菜和水果”。 某些人工培育或基因工程生产的植物化学物,按正常饮食习惯使用也可能会产生毒性作用 。 第二节 多酚类化合物 酚酸及类黄酮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类型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亦称类黄酮,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多以甙类形式存在,也有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形成一系列化合物,结构式见图2—1。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系为上述基本母体的衍生物,常见的取代基有-OH、-OCH3等。其中主要有6类:①黄酮及黄酮醇类,该类的槲皮素及其甙类为植物界分布最广、最多的黄酮类化合物;②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存在于精炼玉米油中;③黄烷醇类,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由儿茶素组成。④异黄酮及二氢异黄酮类,主要存在于豆科等植物中,如葛根素、大豆素;⑤双黄酮类,多见于裸子植物中,如银杏黄酮;⑥其它,如查耳酮、花色甙等。 生物活性 抗氧化活性,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抗氧化活性,它们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强弱主要与其结构有关: ①清除自由基能力与羟基的位置和数目有关,酚羟基数目越多,则可与活性自由基结合的氢原子也越多; ②B环上邻二酚羟基的存在可极大地增强其抗氧化活性,这是高效黄酮类抗氧化剂的结构基础,一般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均有3’,4’—邻苯二酚结构; ③高效黄酮类抗氧化剂大多具有5,7位酚羟基,这两处酚羟基易与金属离子络合,且7位羟基具有较强的酸性,利于发挥抗氧化作用; ④双键、羟基成甙、4位羰基及羟基的甲氧基化等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影响。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一)抗氧化作用 (二)抗肿瘤作用 (三)保护心血管作用 (四)抗突变作用 (五)其他生物学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一)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性能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1、直接清除自由基 黄酮类化合物可阻断自由基传递过程,中断链锁反应。 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的过氧化 ,减少对生物膜的破坏。 还可经单电子转移方式直接清除单线态氧、羟自由基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一)抗氧化作用 2、间接清除体内自由基 可与蛋白质进行沉淀,作用于与自由基有关的酶,槲皮素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对细胞色素P450也有抑制作用,抑制体内的脂质过氧化过程。 与具有诱导氧化作用的金属离于络合。 与其它营养素合用时可具有协同作用,如儿茶素与维生素C、维生素E合用时抗氧化效果更好。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二)抗肿瘤作用 茶叶的抗癌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阻断亚硝胺类致癌物的合成、干扰致癌物在体内活化、清除自由基、抗突变、对肿瘤细胞直接抑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二)抗肿瘤作用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及其制品中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豆甙原和染料木苷,具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