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讲第五章-口腔癌的预防_.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第五章-口腔癌的预防_

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癌前病变: 白斑 癌变率5% 红斑 比白斑更容易恶变 80%病理切片为浸润癌或原位癌 口腔面颊部常见的癌前状态 口腔扁平苔藓 恶变率0.2—1% 糜烂性扁平苔藓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盘状红斑狼疮 交界痣? 梅毒 白斑(leukoplakia)是指仅仅发生在粘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口腔粘膜上的这种斑块是不能被擦掉的,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又不能列入其它疾病分类之中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口腔各部粘膜均可发生,但以颊、舌部最多。国内1980年普查结果患病率为10.47%(包括烟斑)。长期以来曾将口腔粘膜上所发生的白色斑块都称为“白斑”,使许多白色损害混同于白斑,从而造成流行病学和治疗方法上的不恰当结果。白斑的色泽除了白色以外,还可表现为红白间杂的损害。应该明确,白斑是肉眼所见的临床术语,在组织病理上的变化,应该符合癌前损害的特征——上皮异常增生,而不是单纯的上皮增生。 黏膜斑梅毒  黑素细胞痣(交界痣)简称色素痣。分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三型。   交界痣:为褐色或黑色斑疹,可稍隆起,2-8毫米圆形,境界清楚,颜色均一,表面光滑无毛,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发生在掌跖和外生殖器的大多为交界痣。痣细胞和痣细胞巢主要位于皮肤的表皮和真皮交界位置,故名交界痣。临床表现为痣平坦或稍高出皮面,边缘境界不甚清晰,表面光滑无毛发。一般可见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手掌、足趾或移行上皮部位。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成年少见。交界痣的痣细胞具有增生活跃的特性,有转变为恶性黑瘤的可能。   混合痣:黑褐色圆形斑丘疹。   皮内痣:淡褐色或皮色半球状丘疹,好发于头面部及躯干,成年多见,至老年皮疹颜色可变淡变软 口 腔 癌 的 致 病 因 素 三、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 “环境癌”光辐射、核辐射、空气污染、水源的污染等。 生物因素:口腔感染与局部刺激、病毒感染与梅毒 口 腔 癌 的 致 病 因 素 三、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1. 不良生活方式 (1)吸烟 吸烟方式 吸烟数量 20支以上者 咀嚼烟草 (2)嚼槟榔 (3)饮酒:与口腔癌发生成正相关 (4)营养不良: 维生素缺乏,铁缺乏 口 腔 癌 的 致 病 因 素 三、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吸烟患口腔癌的证 据: 1.烟草中分离出致癌物亚硝基盐(TSNA) 2.烟草导致细胞变化,使上皮细胞的繁殖失去控制 3.经调查患口腔癌的病人中使用烟草的比例高 口 腔 癌 的 致 病 因 素 三、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证 据: 4.不同的使用烟草的方法导致某部位的口腔癌高发 5.吸烟者中口腔癌的死亡率高于非吸烟者 各种用烟习惯的口腔癌危险度 习 惯 相对危险度 无用烟习惯 1 只嚼槟榔块 1-4 只吸烟 3-6 嚼槟榔块和烟草 8-15 嚼槟榔块和吸烟 4-25 嚼槟榔块、烟草 20 和吸烟 口 腔 癌 的 致 病 因 素 三、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喝酒/吸烟 (盎司/天) 0 1-19 20-39 40+ 0 1.00 1.52 1.43 2.43 0.1-0.4 1.40 1.67 3.18 3.25 0.4-1.5 1.60 4.36 4.46 8.21 1.6+ 2.33 4.13 9.59 15.5 口 腔 癌 的 致 病 因 素 三、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口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