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茄子高产栽培技术_
茄子高产栽培技术;茄子以食用嫩茄为主。
茄子果实鲜嫩可口,荤素皆宜。既可炒、烧、蒸、煮,也可油炸、凉 拌、做汤,都能烹调出美味可口的菜肴。
营养成分:
茄子富含维生素P,维生素P含量在蔬菜中最高。
富含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及钙、铁等中微量元素。
含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物质。
药用价值:
性凉、味甘,有消毒、解毒活血、止痛、利尿、消肿、降低胆固醇等功效。
对防止高血压、动脉粥状硬化、坏血病等有一定预防作用。
含有“龙葵碱”等物质,具有抗癌功效。
;依果实形状划分
园茄: 果实圆球形,果实大,单株结果较少,单果重约300~1000克,肉质较紧密,质地硬,品质好。
长茄: 果实为细长形或长棒形、短棒形,果皮薄,肉质疏松,柔软,种子较少。
椭圆茄:果实椭圆形或扁圆形,形似灯泡,果肉有的较松软,有的较致密,品质好。
依果实颜色划分
紫茄、红茄:深紫色、浅紫色、黑紫色、紫红色、紫绿相间条纹色等。
绿茄:深绿色、浅绿色、青绿色,也有白绿相间条纹色。
白茄:纯白色、黄白色等。?
;?
;品种选择选用商品性好,抗寒抗病性强、丰产稳产、耐弱光、适于密植和品质优良的品种,如杭茄一号、引茄一号等。;(一)生长发育周期;露地茄子一般采用改良阳畦电热线育苗,在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6月下旬开始收获。
若作反季节栽培,在9~12月播种为宜。;(三)种子处理;(四)苗床土配置; 当秧苗长到9~10片真叶时,即定植前7~10天,低温锻炼幼苗,方法是在苗床上浇透水,然后把带苗床土割成坨,逐渐加大放风量。夜间去掉草苫,定植前适当控制温度和水分。茄子壮苗标准是:苗龄50~60天,植株矮化,直立挺拔,门茄现蕾,叶色深绿,根系完整。;
移苗定植:茄苗定植要在晴天下午进行,要选择粗壮、整齐一致、无病虫感染、生活力强的植株进行定植。
栽培密度:
定植前结合整地亩施腐熟的有机肥5000公斤,多元复合肥50公斤,在晴天进行定植,沟内浇足水,水渗后栽苗。株距30~35厘米,亩栽2500~3000株,后覆土。
??; 搭架绑蔓:当植株长到60厘米左右时,在每行每隔l米左右靠近植株两侧各插一根2米左右的竹竿,并把顶端绑成“人”字形,然后在每行的两头各栽一根较粗的木桩。最后,在距地面约60 厘米处用绳子绕这一行一周把木桩和每一根竹竿都绑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即使刮大风也不至于倒伏。然后,把茄子的茎蔓绑在竹竿或绳子上。;肥水管理:
缓苗后至开花前一般不浇水,如干旱可浇一次小水。
到门茄“瞪眼”期即可追肥浇水,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
当茄子坐果后,每5~7天浇一次水,可隔3天追一次肥,每次亩施尿素10~15公斤。
结果中后期可结合打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0.2%尿素水溶液2~3次。;温室栽培注意事项:为防止落花落果,可在茄子花开前2~3天用25~30 毫克/升的2,4D液涂抹果柄或喷花,每花只处理1次,不可重复,也不能把药液洒到叶子上。或喷40~50毫克/升番茄灵液,提高坐果率。
;整枝:
可采用双秆整枝方式,仅保留门茄下第一侧枝,其余侧枝全部摘除。
在结果盛期要不断打掉下部老叶及上部过多的小侧枝,以减少养分消耗,利于通风透光,并可减少病害的发生。; 定植50天左右开始采收,茄果柄木质化程度较高, 采果时很容易折断枝条, 拉断果柄, 最好用果枝剪将茄果柄造枝条处剪下, 一般应在早晨采收。及时采收能促进植株继续坐果, 提高坐果率, 加速果实的生长膨大, 提高总产量, 以增加收人。
; 猝倒病:在苗期发生,幼苗近土表基部水渍状,后缩成线状,子叶未凋萎,苗已倒伏地表。
防治措施:栽培上除注意多通风、透光、少浇水外,还可以用下列药物防治:58%甲霜灵800~1000倍,扑海因1500倍,72.2%普力克600倍
; 褐纹病:叶片病斑开始为水渍状小点,逐渐发展成褐色轮纹,边缘灰白色上生小黑点,茎上病斑呈菱形,果实上病斑也呈轮生小黑点,病处由黄变褐。
防治措施:防治除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外,生产上在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群体湿度的基础上,可采用下列药物防治:扑海因1500倍,47%加瑞农600倍,70%甲基托布津600倍,50%多菌灵600倍、64%杀毒矾或58%雷多米尔(甲霜灵·锰锌)1000倍。
; 枯萎病:发病初植株顶部出现萎蔫,继而萎蔫加重,从下部叶开始,先从叶脉变黄,随之叶缘变黄,最后整个叶片变黄,植株枯萎而死。发病严重时,整株叶片枯黄,但黄枯的叶片并不脱落,纵削病茎可见到维管束变深褐。
防治措施:防治首先用0.1%硫酸铜浸种(5分钟)消毒,洗净后催芽,植株发病初期,可喷洒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此外可用12.5%增效多菌灵浓溶液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