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概述简史、作用原理治则(范版).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述简史、作用原理治则(范版)

推 拿 绪 论 推拿学教研室 王继红 教授 一、关于学科的命名 1、按摩与推拿在概念上的主要区别 1、手法的种类。 2、治疗的范围。 2、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明朝万全的《幼科发挥》。 二、推拿的起源 1、起源于: (1)、人的动作本能、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 (2)、发祥地是“中央”的殷人 2、《黄帝内经》中有关推拿的记载可以看出推拿是中医学应用物理疗法最早的学科之一。 3、推拿学是中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章 推拿学发展简史 The History of TUINA 一、春秋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 1、按摩是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手段。 2、扁鹊用推拿、针灸法成功抢救“尸厥”患者。 3、按摩与导引关系密切。 二、秦汉时期 1、我国的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成书于这个时期。 2、《黄帝内经》中有九篇论及推拿,并有“圆针”、“缇针”的记载。 3、《金匮要略》中“膏摩”的记载。 4、已有心脏按摩技术。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推拿发展缓慢的一个历史时期。 2、最早的捏脊法和抄腹法。 四、隋唐时期 1、公元581~907年,推拿处于极盛时期。表现在: (1)临床上---推拿已成为一种专门的治疗方法,渗透于临床各科。 (2)教学上---隋朝将推拿人员分为士、师、博士三级。 (3)医政上---推拿为太医曙四科之一。 (4)保健上---广泛用于养生。 五、宋金元时期 六、明朝 七、清朝 八、中华民国 近代需要提及的几个人 1、李鉴臣:首创一指禅推法。 2、丁季峰:首创滚法。 3、李树嘉:首创内功推拿。 4、朱春霆:1956年全国第一所推拿医士学校创始人,任校长。 5、俞大方:第一本《推拿学》全国统编教材主编。 九、解放后 十、近代推拿学发展概况 4、对一个推拿医生的要求 要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 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 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掌握好手法的操作方法和治疗原理,在临床上灵活运用手法。 推拿练功(要有强健的体魄)。。 积累经验。 推拿学的学科特点 3、理论内涵 (1)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为主。 (2)现代科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影像学》为主。 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 晕推 概念:是指推拿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晕到、昏厥的现象。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重者可出现四肢厥冷、出冷汗、晕到等。 淤斑 概念 临床表现 发生原因: 1、手法过重、时间太长 2、血小板减少症 3、老年性血管脆性增加 处理方法:不处理;冷处理;热处理。 预防措施 疼痛加重 概念:多发于初次接受推拿治疗的患者 临床表现 发生原因: 1、手法过重、时间太长 2、手法技术不熟练 处理方法:不处理;轻手法治疗;热处理。 预防措施 骨折或脱位 概念 临床表现 发生原因: 1、体位不当,手法粗暴 2、患者骨性病变 处理方法:停止手法治疗;制动、包扎、固定,X线检查;整复和固定。 预防措施 皮损 概念 临床表现 发生原因: 1、摩、擦手法过重、时间太长 2、手法技术不熟练,按、揉等手法没有紧贴皮肤 处理方法:停止手法治疗,清创消毒,预防感染 预防措施 疲乏 概念 临床表现 发生原因 处理方法 预防措施 第二章 推拿的作用原理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1)外力直接促进气血流动; (2)热效应加速气血循环。 2、舒活肌筋,缓急止痛 3、理顺肌筋 4、整复并滑利关节 5、调节脏腑功能,去除病邪并增强抗病能力,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调节内脏功能。 6、急救醒神 (1)醒脑开窍 (2)强心通脉 (3)开喉通隔 7、美容养颜 8、养生保健 9、以指代针 10、以推代药 第三章 推拿治则与治法 第一节 治疗原则 1、治病求本 2、扶正祛邪 扶正的四个途径:气血流通、特殊部位、药物外用和自我按摩。 3、调整阴阳 4、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5、治未病 第二节 推拿治法 推拿八法: 温、通、补、泻; 汗、和、散、清。 烫伤 医疗纠纷 踩跷与扳 6、减少推拿意外的措施 (1)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2)提高手法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选择适当的体位。 * 2、传入日本、印度等国。 3、《诸病源候论》每篇末均有推拿的记载 4、膏摩盛行。 1、元朝:危一林利用自身体重牵引复位。 2、宋朝:按摩催产法运用于临床。 3、张从正:推拿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 1、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2、《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学专著。 3、将按摩改称为推拿。 1、推拿逐渐没落,到晚期几近失传。 2、形成了几十部有关小儿推拿的专著,代表作有《厘正按摩要术》、《幼科铁镜》、《医宗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