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优化选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优化选择

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优化选择   摘 要: 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的优化是土地资源优化方法在复垦土地利用问题上的具体运用。考虑到复垦土地的农业利用模式是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因此,其优化选择问题必须受到这3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其综合效益获得整体提升。结合具体矿区的复垦土地农业利用问题,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优化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具有针对性的结论。关键词:复垦土地;农业利用;非线性规划;优化选择 中图分类号: TD88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9.019 Optimal Selection for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of Reclaimed Land in Mining Area MA Li-qiang (School of Engineer,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Yantai,Shandong 264005,China) Abstract: It was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land resources in reclaimed land in mining area. The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mode of reclaimed land was the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including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which the optimal selection should be under restriction and which comd get whole advance. The specific conclusion was draw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Guye mining area through non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 and model. Key words: reclaimed land;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nonlinear programming; optimal selection 据估算,我国约有1 333.4万hm2废弃土地[1],其中仅采矿破坏的土地约占一半,如能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建则建”的原则进行复垦,约有60%以上的废弃地可以复垦为耕地,30%可以复垦为其他农用地,用于发展农、林、果、草、水产和畜禽养殖等,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由单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转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为目标,这是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和矿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的优化必须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影响。 1 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的内涵与目标 1.1 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优化的内涵 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的优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目标,依据复垦土地环境,结合农作物投入产出状况以及矿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耕作习惯,对矿区内复垦土地的各类农业利用模式进行结构优化和空间布局,使其实现农业复垦利用在数量和空间上的最优配置[3]。通过对利用结构的优化,达到稀缺的复垦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其实质是在时空尺度上的演化[4],目的在于将有限的复垦土地资源分配到不同的农业利用模式,并在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上相协调,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合理组合。其目的在于把一定的农业复垦利用模式与复垦土地的适宜性、社会经济性进行适当的比配,寻求复垦土地资源在矿区内大农业各产业间的合理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复垦土地农业利用的综合效益。 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复垦土地农业利用模式的布局,是土地用地与养地结合、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复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在要求[5]。同时,复垦区内土地破坏类型复杂多样,存在多种不同的农业利用模式,在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约束下,合理整合复垦区域的资源要素,做到土地资源和其他各种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适合的复垦效果,必须科学规划复垦区各类农业利用模式的结构与布局[6]。因此,研究复垦土地(已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利用结构的优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矿区复垦土地农业利用的优化目标 在确定优化方法之前,首先应明确优化的目标。一般优化问题的目标可以表述为以有限的社会经济资源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