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拳习练中意念(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太极拳习练中意念(下)

论太极拳习练中意念(下)   (接上期) 三、在练习太极拳中如何正确使用意念 (一)层次性原则。即根据练习太极拳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层次的意念运用方法。在第一阶段,即初学阶段,练习者的“意念”主要集中在对老师示范动作的观察模仿上,记忆、思考动作的要领、套路的结构等问题。这就是意念运用的第一个层次。师傅要善于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此时还不能立即讲类似“意守丹田”、“劲断意不断”、“用意不用力”、“内气运行”等较高层次意念运用问题。处于这一阶段的徒弟不具理解接受的能力,因而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这一阶段最终要做到“以外形引动内气、让内气与外形结合、使内劲连绵不断”方能进入第二个层次。 在套路已经练习纯熟、动作规范标准后,练习者手上或身上便会出现类似大、小、轻、重、热、凉、麻、痒“八触觉”,这是初步有了内气的表现。此时可以进入意念训练的第二层次,即要让练习者在练拳时使意念与动作协调,做到周身放松、内劲连绵不断、始终保持手上和身上的“八触觉”。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会产生内气注入丹田的感觉,这就进入了第三个层次。 这时意念要引导内气下沉丹田,在每一个动作定式后,都要用意把内气完全收敛入丹田(内气回归丹田的感觉为沉重、饱满)。同时,要明了太极拳每个动作的技击含义,意念要按照技击含义导引动作。 第四个层次是使用意念使内气到达足部诸穴,行于隐白穴、降于涌泉穴,着重用意念体会开合虚实的变化。因为开合虚实是太极拳最核心的内容,所以要在意念和动作中将每招每式中的开合虚实变化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做到步法轻灵稳健、稳如泰山,使拳艺日臻神明。在该层次,不但要领会太极拳每个动作的技击含义,而且要在练拳中做到眼前无人似有人,最终达到意念完全贯彻动作的升华之境。当然,如果练习者只注重太极拳养生健身之功用的话,则此方面的意念则可相应弱化。 第五个层次即所谓“劲断意不断”的层次,即是说在定式时,动作停止了,劲力似乎断了,但是意念并没有断。这是内气回归丹田的一种表现,其中蕴含着下一个动作的萌芽。内气回归丹田时,丹田会产生一种强大的膨胀感。身体既有收缩又有膨胀,极其灵敏。从外形上看劲断了,但是,内气通过意念在周身贯得非常饱满,仿似随时都可以喷发而出。 第六层次适用于达到炉火纯青之阶段,可刚复归柔,一念即可变手,达到“炼神还虚”的境界,为上关,属上乘功夫。 第七层次适用于练习太极拳登峰造极之阶段,此时,意念若有若无,入千变万化之神道,其功夫已达出神入化,达到“炼虚还道”之境,意念使用到达空而不空、形神俱妙、天人合一、与道合真的境界。到此阶段,唯有练习者勤思苦练,通过深入体悟方可体会其中妙处,非几言片语可以言明。 (二)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是要求练习太极拳时意念强度,即意念活动的用意程度要适中。太极拳练习中的意念活动不能过分执着,要纯任自然,做到适中放松,松而不懈,这样才能“运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也就是说,只有在放松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内劲才能“由脚至腿再至腰,终行于手指,达于四梢”。正如古人云:“勿助勿忘真火候,有候无意莫留停。太松则精神散,太紧则闭气窍。必须不松不紧、不迟不早、不住为住、不好为好、不凝之凝、不照自照,此点火候甚微妙,众生须当仔细料。不识此字不算修,修炼二字须忘了,多以炼字太著迹,一著迹便病根找。”《黄庭经》注:“惟守而无守,不取不离,斯无弊身……用意之妙在于微,似有似无,绵绵若存;不绵绵而绵绵,似绵绵而非绵绵;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不是死守,不是不守;若即若离,似守非守。”一般而言,若练习太极拳中意念过弱,意念对象黯淡模糊,就会造成“火冷”之状,甚至会导致气散,达不到练功的目的和效果。若练习太极拳的意念过强,凝神过度,偏于执着,则练功时会出现神倦乏力,头痛头涨,口干舌燥之弊。意致气行,若意念太紧,则气窍紧闭,气滞不通,形成邪火,从而流于着相。再则,紧守亦会导致大脑皮层相应部分的疲劳,自控能力减退而产生杂念。急功近利,意念过强,是出偏的最大根源。所以,练习太极拳用意时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 (三)意念先行原则。如太极之经典《十三势行功歌诀》所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股。” 太极名家陈鑫认为:“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心动意动,意动气随,意到气亦到,每招每势都要气沉丹田,发于丹田,气内走百骸、五脏,外行肌肤,贯于四肢末节。”因而在练习太极拳时,必须是意念先行,先有意念,而后有动作。太极拳每一拳势必须分“起、承、开、合”,只有做到意念在先,四字之间才能做到不截然断续,从而连贯自如,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真正实现太极拳术的“内三合”和“外三合”,即意、气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