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语言学视角下隐喻功能认知探究.docVIP

语篇语言学视角下隐喻功能认知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篇语言学视角下隐喻功能认知探究

语篇语言学视角下隐喻功能认知探究   摘 要:隐喻不但是认知现象,而且是语篇现象。本文运用篇章语言学理论,研究隐喻的功能,如隐喻的语篇建构功能、隐喻的修辞力度、隐喻使用的语用意义和心理认知。 关键词:语篇语言学 隐喻功能 认知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92-01 从公元前四世纪隐喻研究的鼻祖亚里士多德开始,到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学者,隐喻研究经历了从语言表象到认知实质的深刻变化,研究角度也从单一的修辞学拓展到哲学、符号学、心理学和其他跨学科的多维角度。人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作为认知现象的隐喻对人类的思维和语言的使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语言中的隐喻是以语篇形式出现的。Lakoff Johnson早在1980年就论述隐喻的连贯功能。近年来,国内学者逐渐关注隐喻的语篇研究。魏在江(2006、2008)指出隐喻是语篇生成和构建的重要机制。张玮、张德禄(2008)使用了隐喻性语篇(metaphoric text)一词。作者认为,从语篇语言学视角,我们可以充分认识隐喻的语篇功能,修辞功能和语用功能。 一、隐喻的语篇功能 隐喻的语篇功能主要表现在建构功能。从上往下,隐喻建构语篇;从下往上,语篇建构隐喻的主题。 魏在江(2008)指出,在许多语篇中,作者往往选定一个隐喻作为文学语篇的主题,以此支配整个语篇的脉络。让我们来阅读一篇小短文: 男人如茶 十岁的男人是柠檬茶,人性初显露,淡淡的青涩醇味,回味甘甜。 二十岁的男人是雨花茶,初识情怀,至真至纯,滋味鲜凉而气色清香。 三十岁的男人是碧螺春茶,阅历人生是一种去粗取精过程, 去除了浮躁又保持了香味而具有了独特美的风格。 四十岁的男人是西湖龙井茶,简单中体现了完美,成熟中体现了高贵。 而又让这高贵是如此可以亲近于人。 五十岁的男人是乌龙茶,经历了岁月磨炼,开始磨炼岁月。事过千万,不需过分显露,真情自然涌出。 六十岁的男人是祁门红茶,经自然调和,收日精月华,滋味浓厚。 七十岁的男人是银针白毫,已不必看见全人,只见其点滴,便可勾勒出全部风华,人性已飘荡其身形之外…… 这篇隐喻围绕主题 “男人如茶”,把男人的从十岁到七十岁各个年龄阶段比喻成为不同品种的茶,让人感觉文章衔接自然,意义连贯。 以上例子是隐喻篇章自上而下的建构方式。作者先选定隐喻主题,再展开语篇的各个段落。反之,从隐喻语篇的各个段落,作者可以建构篇章的隐喻主题。隐喻主题是命题表达式,是一种述谓结构:甲是(像)乙。当我们阅读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会错误地认为篇章的主题是源头活水,但是一看诗的标题是“观书有感”,这就要从读书的角度来理解了。朱熹的这首诗歌的隐喻主题就是读书像(是)源头活水。 二、隐喻的修辞功能 传统的修辞观认为,修辞即劝说。虽然隐喻的修辞功能有描写、劝说等功能,囿于篇幅,这里隐喻的修辞功能只研究隐喻的劝说功能。比如,在人们的定势思维中,大毛病比小毛病难改。你如何说服别人“小毛病比大毛病难改”呢?我们来阅读下列隐喻语篇: 大刺和小刺 吃鱼的时候,小刺比大刺麻烦。因为大刺很容易被发现,小刺则必须下很大功夫才能清除。 做人,小毛病要比大毛病难改正。因为大的差错很容易被发现,小缺点必须格外留意才会被发现。 (刘墉 《中外文摘》2011年第23期) 该语篇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因为刘墉陈述吃鱼时小刺难清除的事实,人们难以反驳。 然后,语篇通过段落平行的连贯手段,使人们领悟到“做人时小毛病比大毛病难改”正像“吃鱼时小刺比大刺难清除”。这样,隐喻语篇增加了喻体的论据,从而增加了语篇说服的力度。 三、隐喻的语用功能 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隐喻意义的理解需要语境。 束定芳(2000:41)曾经举例说明语境的重要性: 男青年踩了某作家,非但不道歉,还理直气壮。作家怒目而视,男青年心慌气短:“你能把我吃了?”作家不慌不忙道:“不敢,我是回民。” 这段话包含了两个隐喻的交锋。“你能把我吃了?”男青年意思是:你是野兽。“不敢,我是回民。”的含义是我不吃猪肉,预设对方是猪,间接批评对方没有礼貌。 另外,隐喻的语用功能还表现在隐喻体现作者的心理认知,表现作者的世界观。 有一个幽默段子,说的是各行业人眼里的女人: 生意人:女人像利润,只要有投入就有回报,但也可能血本无归。 艺人:女人像编剧,悲剧喜剧,都是她一手造成的。 哲学家:女人像大海,能载舟也能覆舟。 气象员:女人像天气,时阴时晴,无法预测。 白领:女人像笔记本电脑,虽然用的时候很方便,但随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