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坪花苗婚俗仪式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茅坪花苗婚俗仪式探究

贵州茅坪花苗婚俗仪式探究   摘要:近几十年来关于婚俗及婚俗文化的研究已有相当数量著作与文章,人类学家、民族学者们对于各民族各地区的婚俗仪式的研究与调查也已经不计其数,主要涉及婚俗的历史渊源、仪式流程、仪式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内容。本文所研究的是位于黔北湄瓮边界湄潭县茅坪镇一带的花苗,从仪式生成的背景及仪式进行的过程对当地花苗婚俗仪式进行一个完整的再现,也能让更多人知道并了解这一支苗族。 关键词:贵州;茅坪花苗;婚俗仪式 一、仪式生成的相关背景 1、历史渊源 花苗是苗族的一种,俗称鸦鹊苗或红头苗,是因自古来穿戴花俏、言如鸟语而得名。原是我国东部的一只古老民族,约宋、元时期自黄河流域西迁入四川古蔺一带,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日本侵华期间从湖南移至川黔边境后分为两支,一支去往綦江、桐梓地区,另一支则留迁到黔北湄瓮边界的茅坪一带定居下来,繁衍至今。 2、仪式生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茅坪镇地处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南端,距湄潭县城47公里。人口1.1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6%,少数民族中以花苗为最多,占80%。该地区生态环境好,气候宜人。茅坪花苗主要分布在茅坪镇的桂花、土槽、地关三村,集中聚居在土槽烂泥沟、水黄坪、地关、平顺坝、地尧水、桂花、小龙等地。 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是花苗人们的踩山坪节,也是让年轻男女们最激动的节日,他们穿着盛装聚集到一起跳起舞唱起歌向对方表达自己心目中的爱意,这也为接下来的花苗婚俗创造了良好基础。 二、仪式内容和流程 茅坪花苗婚礼全程要进行三天两夜且在此期间不能合眼。 1、第一天(一般在早上八点左右,根据结亲双方住地远近可提前或推后) 接亲前先准备公鸡一只、母鸡一只,不能直接杀死,而要用手捏死,之后放入开水中用沸水煮熟,并放入背篼中装好,随即再装上芦笙一把,和新娘的花苗礼服一并置于背篼中。前去接亲的主要七人按着:家长——相亲人——接亲郎、接亲娘——新郎——陪郎——背背兜者的顺序排好队,绕堂屋内的长桌绕三圈,然后由家长吹着芦笙出发。男方家长快到女方家附近时便开始吹“放信芦笙”,女方家长回吹芦笙以表敬意,然后女方家长在前,男方家长在后,其余女方家的陪客与男方家接亲人按着辈分和称谓一个陪一个合着芦笙进堂屋。 进堂屋之后,大家围绕长桌走三圈后入座,女方家长用苗语演唱“迎客歌”,大家边吃菜,边喝“转转酒”,所谓“转转酒”是指在长桌上只准备酒杯四个,其中大小各两个,分两组,以男方家长为起点,朝两边不同的方向转着走,大酒杯走前,小酒杯走后,转到谁面前谁就喝酒,并要将杯内的酒喝干,吃一巡酒,说一段敬语,酒杯转到起点即告结束。 接着就是“交彩礼”仪式。吃过饭后,女方家长唱“彩礼歌”,男方交礼,献上彩礼钱,女方家也会向接亲人打发一些“草鞋钱”。随即,新郎和陪郎跪拜女方家的祖宗和亲友,最后开始吃饭。吃饭后,接亲人与送亲人商谈明日婚礼的有关事项,待到晚上,女方家也要准备两只一公一母并捏死煮熟的鸡和用布包好的一团冷糯米饭一起装入背篼中以备明日“回车马”时用。 2、第二天(凌晨三点左右): (1)发亲仪式 凌晨三点左右,发亲仪式在女方家的堂屋中进行。女方家长将陪嫁的物品点交给男方家长,接亲娘走到新娘的闺房中请出新娘,来到堂屋中跪拜祖宗。新娘的父母在堂屋中把新娘交与男方家长,送亲人和接亲人围着长桌走三圈,吹起芦笙迎接新娘出门,此时,接亲娘将男方准备好的布伞打开为新娘撑伞,将新娘牵出堂屋,新娘和陪娘走前,其余人尾随其后,新郎走队伍的最后一个。 (2)“回车马”仪式 把新娘接上之后,大家开始朝男方家前行,待到天快亮时,走到看不见女方家而又要过河或过桥时,便要停下来进行“回车马”,也就是用酒饭敬鬼神,并唱“敬神歌”。“回车马”仪式由前来接亲的男方家长主持,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酒和糯米饭,摆在地上,随后唱起“敬神歌”,家长在旁边吹芦笙附和。借助“回车马”仪式可以祈祷神灵庇护,消魂除魔,保佑新人生活健康、幸福。 (3)迎风仪式 接亲和送亲队伍即将到达男方家时,要在男方家的院坝口进行排队,整个排队的人数不限,但必须是双数。队形为:家长(男方家)——家长(女方家)——相亲人——新郎舅父+新郎舅父——新郎姑父+新娘姑父——接亲郎(男方家)+接亲郎(女方家)——新郎+新娘兄弟——陪郎——背背兜者(男方家)+背背兜者(女方家)——接亲娘(男方家)+接亲娘(女方家)——新娘+陪娘。 排好队后,方进入男方家的院坝举行“迎风仪式”,即在男方家堂屋前的院坝中摆上三张大桌子,并备好酒菜进行“三道迎风”。第一张长桌就是第一道风,此风是为女方家长所迎;第二张是为相亲客迎风;第三张为接亲郎和接亲娘迎风。接亲和送亲队伍到达男方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