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里_最后的盛世_苏丽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安里_最后的盛世_苏丽肖

从以往学习过的朝代知识我们知道了很多朝代的发展是多方面的。那么,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一个朝代的强盛与否,你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呢? 在课本上,是从哪些方面讲述了明清时期的强盛的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进行回答。 1、人口增长迅速 2、社会经济的发展;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 1、当时人口众多、手工业、商业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说明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强盛,但背后隐藏着危机。 2、当时西方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积极地拓展海外殖民地。而中国依然按照自己的道路发展,不可避免的面临来自内外部的双重挑战。 * * 最 后 的 盛 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具体案例,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多种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把握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正确认识工业文明大潮中的中国农耕文明,从多方面探寻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重点:“最后的盛世”的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看待“最后的盛世” 你知道这里描述的是哪个城市吗? 明朝建立: 1368年 朱元璋 清朝建立: 1644年 顺治 17世纪初,中国人口已近两亿,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三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一时期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一)农业的发展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怎么成了“湖广熟,天下足”了 民谚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1、南宋的时候,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南方,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2、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手工业发达,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 3、此时经济中心转移到湖广一带,所以,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明清时期,中国一些地区的商品经济也发展起来。在江南地区,农民种桑养蚕很普遍。不少人从事丝织业。松江一带棉织业发达,农村妇女清晨抱着织好的棉布去市场交易,换回棉花,再来织布,没有一刻空闲。 元代黄道婆把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带回松江,促进了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这里的棉纺织业更为发达。 (二)手工业的发展 1、丝织业、棉纺织业等手工业发达 2、手工工场出现 明清五百多年间,除了明末清初战乱频繁对商业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外,商业贸易从总体上说是非常发达的。 1、商帮的形成:比较著名的商帮有徽商、晋商、陕商等。 2、商业市镇的兴起:也是明清商业发达的表现之一。 市场的繁荣使许多原来的农村发展成工商业市镇。明中后期的城镇,有一类如北京、南京等主要因政治、军事因素形成,因此工商业兴盛。 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1373年初夏的一天,朱元璋退朝回宫,馀怒未息。他对马皇后说:“沈万三这家伙昏了头了,一个小老百姓竟想犒赏天子的军队,这不是捣乱吗?非杀不可!”马皇后劝道:“陛下,我听说依法该杀的是不法之徒,而不是不祥之民。沈万三富过头了,这是他的不祥,上天自会降祸于他,何劳陛下加诛?”朱元璋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免了沈万三死罪,将他充军云南。 沈厅乃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万三家族所建。相传,朱元璋功下金陵后,准备建都,决定扩建城廓,但当时府库虚乏,难以在事。朱元璋就找到沈万三,要他分筑一半,结果,沈万三负责的东南几城比明王朝负责的西南几城早完工三天。 观察图5-59、5-60,讨论出现这些情形的原因。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工艺精湛,商路发达,因此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商业的发展 ——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看表思考: 1、白银的大量流入,说明了我国当时的经济情况怎么样? 2、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国家?人口最多经济实力又最强,按理说应是最大的市场,为什么进口的商品哪么少? 当时,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3、对外贸易增长 当时的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一时期,1、西方各国的工商业逐渐兴起,手工工场逐渐取代手工作坊,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2、在思想领域,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从近代科学的诞生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3、与此同时,西方殖民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