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城乡关系思想和中国城镇化战略关联.doc

马恩城乡关系思想和中国城镇化战略关联.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恩城乡关系思想和中国城镇化战略关联

马恩城乡关系思想和中国城镇化战略关联   【摘要】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论述中梳理有关城镇化的目标、基础、动力、本质等思想,可以得出: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的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实现城镇化的基础;生产力发展是城镇化的动力要求;“以人为本”是城镇化的本质要求。这些重要思想对今天中国的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关系 城镇化 以人为本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关系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早在150多年前,马恩就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城乡分离、城乡对立的现象着手,开始分析和研究城乡分离的原因以及城乡发展的未来走向,提出消灭城乡对立、实现城乡融合的思想和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于我们今天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的目标 人类社会城镇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探讨和研究城乡关系的历史,在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就曾经研究了资本主义城乡关系的由来和未来的走向。他们关于城乡关系的思想散见于一系列经典著作中,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共产主义原理》、《论住宅问题》、《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等。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城乡关系与社会分工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一次大分工,即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立即使农村人口陷于数千年的愚昧状态,使城市居民受到各自的专门手艺的奴役”①。同时,由于城乡的分离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对立”。在城乡分离和对立的进程中,城市始终主导并深刻影响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中对资本的顶礼膜拜和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造成了城市的畸形发展,大量积聚于城市的农业人口同时受城市工商金融资本的剥削,从而给农业生产造成更大的影响,更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别甚至对立。然而,社会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矛盾范围内前进的,城乡分离、对立甚至冲突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历史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城市中人口、资源的严重超载等又为消除城乡对立创造了物质技术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接受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在对城乡差异与对立的不合理性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消灭城乡对立、实现城乡融合的必然性以及具体途径。“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②其实,早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恩格斯就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思想。他说:“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劳动的将是同样的一些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③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未来社会的城乡融合在新的更高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这种融合的模式将尽可能结合城市和乡村生活方式的优点而避免两者的偏颇。 通过以上关于马恩城乡关系思想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城乡关系以及人类城市化进程的研究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城乡对立、城乡差别,他们在历史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城乡对立的同时,又明确地肯定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向乡村的扩展以及对乡村经济的冲击具有历史必然性,城市化发展具有其历史进步性,在生产力尚未高度发展之前,“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④。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型产业的出现以及“城市病”的蔓延,城乡分离和对立终将逐步消解,进而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其实质内涵即是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实现城镇化的基础 从生物生存的角度看,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需要相互间的“物质变换”来获取自身所需物质,即通过一系列的化学作用转化为自身有用的物质,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为其他相依赖的生物提供维持生命正常所需要的材料。人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始终不能脱离自然界的高级生物,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⑤由此可见,在马克思那里,自然是人生存的基础,人类自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从来只有在自然界中才能生存,只有靠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的物质变换才能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 从物质变换的角度看,人类城镇化的进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变化的过程。以工业化为动力的近代城镇化进程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实现了人的存在方式的根本变革。在农业文明为主的乡村社会,人们在与自然直接的作用过程中获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由于农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比较直接,相互间的作用和反作用的周期也较短。因此,在农业文明时期,人更多地对自然有一种敬畏之情,从而自发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城市化(城镇化)预示着人的生存方式的提升,在告别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时获得了生活质量的改善,使人们通过“物的依赖关系”作为纽带连接成为社会关系。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