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读出一座城市精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历史中读出一座城市精神

从历史中读出一座城市精神100年的光阴,铭刻着一个古老民族从衰弱走向复兴的漫漫长路;90年的历史,记录着一个执政党从蹒跚起步到稳健前行的曲折历程。 201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北京晚报编委会决定推出大型特刊《江山》。作为特刊主创团队中的一员,我参与了《江山认可。 一、秉承以人为主体的历史观,用大事件中的小细节,还原历史的大变革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从没有哪一个百年,像这一个百年般惊心动魄、脱胎换骨、翻天覆地。武昌城头的枪声,一举开启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古老的中国踏上了救亡图存、走向现代化的漫漫长路。从那一刻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一次次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汇成一个世纪的历史潮流,几代人殚精竭虑、自强不息,曾被甩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之外的中国人,终于迎来了民族独立和复兴的曙光。 想把这一百年间的历史做得好看、做出新意,乃至做出新闻,谈何容易?史实庞杂、卷帙浩繁,怎样从中抽出一条主线,进而把发黄陈旧的史书,重新演绎成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和一个个耐人寻味的人生,成了我们必须破解的第一道难题。 选择哪些史料作为特刊的素材,实际上体现的是制作者的历史观。在翻阅大量的史料、档案后,我决定紧紧抓住“人”这个创造历史的主体。历史不仅仅属于个别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也不仅仅属于历史学家,历史属于构建起历史的每一个个人,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我们还原、评述历史时,除了重视结果和追问意义之外,还要注重历史的过程,以及生命在历史中的价值。 正是在以人为主体的历史观的指导下,《江山》特刊中的人物改变了以往扁平化、脸谱式的老面孔,他们被还原为一群个性鲜明,未经神话或者妖魔化的“人”:以自己的方式闹革命的报人、为捍卫“主义”而揣着刀子去上课的北大学子、积极实践革命理想的周作人、刺杀日本天皇特使的军统特工……他们的雄心和抱负,他们的喜怒与哀乐,他们的无奈和曲折,吸引着读者去理解,去同情,去嗟叹,去感同身受,进而完成一次愉快的阅读旅程。 《江山》特刊分为“史”、“迹”、“士”、“镜”四个部分。根据主创团队的分工,我承担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时期《江山 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意义自然无需赘言,但如何理解五四,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同样是谈论“五四”,史学家和政治家的立场不会完全一致,而“记载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更可能大相径庭。那么,怎样在思想碰撞中不断接近历史的原相、做出“有味道又新鲜”的历史?在大量的史料面前,我决定遵循这样的思路:借助细节,重建现场;借助文本,钩沉思想;借助个案,呈现进程;用事件中的小细节,还原历史的大变局。 2011年5月13日,《江山》特刊的第4期推出了“五四”专题。在此前的策划会上,《江山》“史”这一部分已经确定了主题―― “五四,一次中国民主的闪亮登场”,那么“迹”作为“史”的承接和落地部分,两者必须形成很好的衔接,既要让读者管中窥豹,领略五四运动的风貌,又要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表现出制作者的思考。 经过反复权衡,我决定以中国知识分子“启蒙、救亡、实践”的救国之路为内在逻辑,从可查询到的历史文本――报刊杂志入手,去还原、解读那场如火如荼的爱国救亡运动。 作为传播思想的重要载体,从清末的变法维新开始,现代报业便初露端倪。中华民国成立后,各类报纸更是蓬勃发展。从变法到革命,从启蒙到救亡,中国知识分子用手中的“笔杆子”引导着时代的洪流,成为国家政治改革运动的鼓动者。林语堂在《中国新闻舆论史》中这样评价:“从真正的意义上来讲,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作者们用血的代价以这些报刊为载体进行政治鼓动和宣传的结果。”若干年后,中国共产党人也这样精辟地总结,“笔杆子,枪杆子,革命要靠两杆子。”可是,在通常的历史讲述中,“笔杆子们”闹革命的故事要么一带而过,要么扁平干瘪。通过查阅史料和专家约稿,我将“报馆烽烟,革命也靠笔杆子”作为这一期的一个主要内容,从个案入手,精心选取两则史料,“一条假新闻,两广闹独立”和“报人发脾气,报纸开天窗”作为“寻史”的内容,然后以小见大,引出这一时期报刊杂志发展的概况,进而阐述了为何五四是一场全民性的思想启蒙运动。这两块版史料有趣,观点新鲜。因此,这一期的《江山 受到这一期特刊操作思路的影响,我在以后的特刊制作中,无论遇到怎样重大的历史事件,面面俱到的评说是一定要舍弃的,突出的细节和有趣的现象则要“小题大做”,从具体的历史事件、文本或人物个案入手,进行纵深开掘,最终指向历史变局中的关键。 再比如,2011年7月,《江山》特刊的内容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在表现京郊大地燃遍抗日烽火时,我在“寻史”这个栏目中选用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日本天皇的表弟赤本妄想俘虏时任冀东军分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